【画块式分解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中提到的“画块式分解法”是一种借鉴Scratch积木式编程理念的教学策略,它应用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这种方法通过将复杂的程序代码分解成可视觉化的“积木块”,使程序的结构和逻辑主线更为清晰,从而有助于初学者更容易地学习编程思维和代码编写。
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常面临的问题包括:知识点众多且分散,导致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可能因缺乏有效监督而难以深入;学生对程序结构的把控不足,缺乏整体编程视角;以及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不强,难以运用抽象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现有的教材和在线资源往往侧重于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但忽视了程序设计的完整过程和阅读程序的重要性。
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学策略需要适当调整,降低理论难度,强化基础编程技能的培养,并引入如画块式分解法的新辅助手段。通过构建程序的结构化块,学生可以逐步形成阅读和编写程序的能力,这对于形成专业程序员的核心能力至关重要。
此外,文中提及的两种学习模式也是值得借鉴的:一是基于基本思想的学习模式,强调算法化、结构化分析和语言运用,这些基本思想是编程学习的基础;二是基于阈值概念的学习模式,认为掌握关键的阈值概念能显著提升学习效果。然而,阈值概念尚未在计算机教育领域达成广泛共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画块式分解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促进学生对编程知识概念的理解,提升其高阶思维能力。结合其他有效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如基于基本思想和阈值概念的学习,有望改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编程技能,克服学习难点,提高编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