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P+软件安全开发+知识点汇总
10.1 知识子域:软件安全开发生命周期
10.2 知识子域:软件安全需求及设计
10.3 知识子域:软件安全实现
10.4 知识子域:软件安全测试
10.5 知识子域:软件安全交付
CISP(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在软件安全开发领域中涵盖了多个关键的知识子域,这些子域共同构成了软件安全开发的全面框架。以下是这些知识子域的详细解释:
1. 软件安全开发生命周期:这是软件开发的核心部分,强调在软件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融入安全实践。典型的生命周期模型如瀑布模型、迭代模型、增量模型、快速原型模型、螺旋模型和净室模型,每种模型都有其特定的优点和适用场景。例如,瀑布模型强调顺序执行,而螺旋模型则引入了风险分析以减少不确定性的影响。
2. 软件安全需求及设计:在这一阶段,需要识别并明确软件的安全需求,确保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安全因素。安全需求应该包括数据保护、访问控制、隐私保护等方面,而设计应遵循安全设计原则,如最小权限原则、纵深防御等。
3. 软件安全实现:编码阶段需要遵循安全编码规范,避免常见的编程错误,如缓冲区溢出、注入攻击等。此外,使用安全的编程语言和库可以有效降低安全风险。
4. 软件安全测试:测试阶段是验证软件安全性的关键步骤,包括静态代码分析、动态安全测试、渗透测试等,以找出潜在的安全漏洞。早期发现并修复安全问题能显著降低修复成本。
5. 软件安全交付:在交付阶段,软件需要经过安全审计和合规性检查,确保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同时,为用户提供安全的部署和配置指南,以及持续的安全更新和支持。
软件安全的重要性在应对不断升级的软件危机中显得尤为重要。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随着软件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演变,出现了三次“软件危机”,其中第三次危机主要关注软件安全。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出现了如SDL(安全开发生命周期)、CLASP、CMMI、SAMM和BSIMM等安全开发生命周期模型,它们提倡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都实施安全管理,强调风险管理、安全控制和持续改进。
软件缺陷和漏洞是软件安全的主要威胁。代码行数的增长、复用模块的使用、扩展模块的引入以及开发环境和人员素质的影响,都可能导致安全问题。因此,开发者需要接受安全教育,使用安全开发工具,并且在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都要考虑安全因素。
软件安全问题的解决越早,成本越低。据NIST研究表明,软件发布后修复安全问题的代价远高于早期修复。因此,安全开发生命周期模型和最佳实践的研究对于提升软件质量,防止安全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