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概述】
《正确把握宽容友善》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重要一课,旨在教育学生理解宽容与友善在人际交往中的价值,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应用。此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旨在让学生能够区分宽容与软弱、宽容与严格、宽容与维权的界限,具备运用宽容友善态度与人交往的能力,并认识到宽容友善是个人修养和中华传统美德的体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在不同情境下把握宽容的度,避免将其与软弱、过于严格或放弃维权混淆。通过具体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力。
【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一学生处于由童年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转向抽象逻辑,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创设、小组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和接纳宽容友善的理念,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
【教学过程】
1. 宽容与软弱:通过讲述《将相和》的故事引入,让学生认识到宽容不等于软弱,而是基于大局观的智慧。通过对比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初期的“不抵抗”政策,强调宽容是有原则的,不能无底线地忍让。
2. 宽容与严格:通过学生评价老师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宽容并不排斥严格要求,老师的批评是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讨论中,学生可以反思自己在面对严格要求时的态度,认识到适度的严格是必要的。
3. 宽容与维权:通过漫画讨论,揭示宽容与维权的界限,消费者有权维护自身权益,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这强调了在宽容的前提下,也要坚持正义和法制。
【教学方法与策略】
整个教学过程以情境导入、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为主,辅以多媒体资料,如历史片、漫画等,增强学生的情感投入和思考深度。通过互动问答和自我反思,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自我教育,从而深化对宽容友善的理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总结】
《正确把握宽容友善》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应用宽容友善,培养他们成为具有高尚品质和良好社交能力的公民,符合中学教案的目标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