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1. 成语应用:题目中涉及多个成语的使用正确与否的判断,例如“不绝如缕”常用来形容声音微弱或形势危急,此处用来形容清香,使用不当;“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符合语境;“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符合高考复习的场景;“杯水车薪”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符合城市建设资金紧张的情况;“一触即发”形容事态紧张,即将发生,此处用来说环保税开征不合语境;“痛心疾首”形容极其愤恨,用在被淘汰出局的情境中不合适。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复习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合。
2. 舆论监督:报刊杂志的职责包括舆论监督,要揭露不公,弘扬正义,这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
3. “红色旅游”:这是一种以革命历史和革命事迹为主题的旅游形式,反映了当代社会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4. 语病辨析:题目中列举了几种常见的语病类型,如成分残缺(B选项)、搭配不当(C选项)、句意不明(D选项)。正确的句子应结构完整、逻辑清晰。
5. 汉语教育与文化传播:英国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反映了汉语在全球的影响和重要性,也体现了文化交流的加深。
6. 语言得体:语言得体会涉及到敬辞、谦辞以及场合适应性,例如“高就”用于询问对方工作,表示尊敬;“惠存”用于赠书,表示希望对方收下;“姑妄言之”用于请对方随便说,显得谦逊;“鼎力相助”用于请求他人帮助,此处误用。
7. 文化常识:涉及古代文人的作品风格、文学作品排序、历史人物及著作,以及《诗经》的分类等。例如李白的创作风格、《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诗经》的“风”、“雅”、“颂”三部分分别代表不同类型的诗歌。
8. 《诗经》的了解:《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类,其中“风”是各地民歌,《关雎》即属于“风”。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中学语文试卷中涉及到的常见知识点包括成语运用、语病辨析、文学常识、语言得体、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同时,试题也反映了社会现象,如“红色旅游”和汉语的国际影响力,以及媒体的社会责任等。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掌握中文、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拓宽文化视野都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