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供的文件信息,本文将详细解释μC/OS-II操作系统中的时间管理机制,特别是与之相关的几个关键函数:`OSTimeDly()`、`OSTimeDlyHMSM()`、`OSTimeDlyResume()`、`OSTimeGet()`以及`OSTimeSet()`。
### 5.0 任务延时函数 `OSTimeDly()`
`OSTimeDly()` 是μC/OS-II提供的一个系统服务,允许任务延迟指定的时间。这个时间是以时钟节拍的数量来计算的。时钟节拍是指系统定期产生的中断,通常每秒发生10至100次。调用`OSTimeDly()` 函数时,用户需要提供一个介于1到65535之间的整数值,表示想要延迟的时钟节拍数。
#### 代码分析
程序清单L5.1给出了`OSTimeDly()`的源代码示例:
```c
void OStimeDly(INT16U ticks)
{
if (ticks > 0) {
OS_ENTER_CRITICAL(); // 进入临界区
if ((OSRdyTbl[OSTCBCur->OSTCBY] & ~OSTCBCur->OSTCBBitX) == 0) {
OSRdyGrp &= ~OSTCBCur->OSTCBBitY; // 将当前任务标记为非就绪
}
OSTCBCur->OSTCBDly = ticks; // 设置当前任务的延时节拍数
OS_EXIT_CRITICAL(); // 退出临界区
OSSched(); // 执行任务调度
}
}
```
- **参数解析**:当`ticks`为0时,函数不执行任何操作直接返回。如果`ticks`为非零值,则会将当前任务从就绪表中移除,并将其延时节拍数设置为`ticks`。然后,函数会退出临界区并执行任务调度。
- **任务调度**:`OSSched()`函数会执行下一个优先级最高的就绪任务。当延时结束后,当前任务会回到就绪队列中,但是否能立即执行取决于它的优先级是否最高。
- **时钟节拍计数**:每次时钟节拍中断时,当前任务的延时节拍数都会递减1,直到变为0为止。这通常是通过`OSTimeTick()`函数完成的。
#### 延时解析
理解0到一个节拍之间的延时是很重要的。例如,如果一个任务调用`OSTimeDly(1)`,希望延时一个时钟节拍,但实际上可能只延时了不到一个时钟节拍的时间。这是因为任务可能会在下一个时钟节拍到来之前被重新调度。因此,在系统负载较高的情况下,为了确保至少延时一个完整的时钟节拍,最好调用`OSTimeDly(2)`,即指定延时两个节拍。
### 5.1 按时分秒延时函数 `OSTimeDlyHMSM()`
`OSTimeDlyHMSM()` 函数允许用户以小时、分钟、秒和毫秒为单位指定延时时间,从而避免了直接使用时钟节拍数的不便。这个函数对于需要以更自然的时间单位(如秒或分钟)来延时的任务非常有用。
#### 使用方法
用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调用`OSTimeDlyHMSM()`:
```c
INT16U OStimeDlyHMSM(INT8U hours, INT8U minutes, INT8U seconds, INT16U mseconds);
```
其中`hours`、`minutes`、`seconds`和`mseconds`分别代表希望延时的小时数、分钟数、秒数和毫秒数。函数返回值表示实际的延时时钟节拍数。
### 5.2 让处在延时期的任务结束延时 `OSTimeDlyResume()`
有时,可能需要提前结束一个正在延时的任务。为此,μC/OS-II 提供了`OSTimeDlyResume()`函数,可以用来取消任务的延时状态。
#### 函数调用
```c
void OStimeDlyResume(OS_TCB *ptcb);
```
此函数接收一个指向任务控制块(TCB)的指针作为参数,该指针指向想要结束延时的任务。
### 5.3 系统时间 `OSTimeGet()` 和 `OSTimeSet()`
`OSTimeGet()` 和 `OSTimeSet()` 分别用于获取和设置系统时间。这两个函数对于需要跟踪实时时间的任务非常重要。
#### 获取系统时间 `OSTimeGet()`
```c
INT32U OStimeGet(void);
```
此函数返回当前的系统时间,以时钟节拍为单位。
#### 设置系统时间 `OSTimeSet()`
```c
void OStimeSet(INT32U systime);
```
此函数用于设置系统时间,以时钟节拍为单位。
### 总结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μC/OS-II提供了一套完善的时间管理机制,包括基本的任务延时、按时分秒延时、提前结束延时以及获取和设置系统时间等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控制任务的执行顺序和时间,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