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课件】
传染病报告管理是医疗机构的重要职责,旨在及时、准确地监测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本课件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
1. **传染病相关登记**
- 医疗机构需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登记制度,包括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检验部门和影像部门登记以及传染病疫情登记簿。
- 门诊日志需记录所有就诊患者的详细信息,尤其是法定传染病患者,要求包含12项基本内容,并由临床医生填写。对于发热病人和儿童,有特殊要求填写相关流行病学史和家长信息。
- 出入院登记簿则需记录住院患者的16项基本信息,确保信息完整,并通过HIS系统进行电子化管理。
- 检验和影像部门登记应包括病人基本信息、检查结果等,阳性(异常)结果需及时通知首诊医生并报告预防保健科。
2. **法定传染病报告**
- 遵循首诊负责制,医疗机构需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络直报。
- 报告病种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的39种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包括但不限于鼠疫、霍乱、艾滋病、病毒性肝炎、麻疹、肺结核等。
3. **信息管理**
- HIS系统在传染病报告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替代纸质登记,但需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定期进行电子备份。
- 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收集和汇总报告卡,进行统一登记。
4. **保障措施**
- 为了确保报告制度的实施,医疗机构需建立合理的报告流程,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报告意识和能力,避免漏报和迟报。
- 各科室需有专人负责疫情管理工作,确保信息及时传递和处理。
通过这些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疾控中心能够有效监控传染病动态,快速响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而保护公众健康,防止传染病的大规模爆发。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合规操作是这一系统运行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