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病】是涉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主要包括脊神经和脑神经(除了嗅神经和视神经)。周围神经病导致的功能障碍通常分为三类:躯体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一、概念
周围神经病变是指周围神经受到损伤,导致其无法正常传递信号,从而引起上述各种功能障碍。周围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脊神经和脑神经构成,不包括嗅神经和视神经,因为这两者直接连接到大脑,被视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
二、解剖生理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部分。中枢神经包括大脑和脊髓,而周围神经则包括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躯体神经主要负责身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自主神经则调控内脏器官的无意识活动,如心跳和消化。
1. 周围神经的结构:
- 躯体神经:源自脊髓的前角和后角,通过神经根、神经干、神经股、神经束,最终形成神经末梢。
- 自主神经:包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控制身体的自主反应。
2. 神经束的组成:
- 神经根:脊髓神经根组合成神经干,如臂丛神经,由颈椎C5至胸椎T1的神经根组成,分为上干、中干和下干。
- 神经束和神经纤维:神经束由多条神经纤维构成,神经纤维又由轴突、髓鞘、Schwann细胞以及Ranvier结组成。髓鞘是由Schwann细胞形成的,有助于神经冲动的快速传导。
三、分类与病因
周围神经病可按照病变位置、病因和表现进行分类。常见的类型有单神经病、多发性单神经病、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等。病因多样,包括遗传因素、感染(如带状疱疹)、免疫介导(如格林-巴利综合症)、代谢异常(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中毒(如重金属暴露)和物理因素(如压力或创伤)等。
四、发病机制
不同类型的周围神经病有不同的发病机制。例如,免疫介导的病变可能由于抗体攻击神经,导致炎症和脱髓鞘;代谢性疾病则可能因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影响神经功能;感染可能导致直接神经损伤或引起免疫反应,间接损害神经。
五、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根据受损神经的类型和部位有所不同,可能包括肌肉无力、麻木、刺痛、疼痛、共济失调、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心率异常、血压波动、出汗异常等。
治疗周围神经病的方法取决于具体病因和病理过程,可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手术干预以及对基础疾病的管理。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以防止永久性神经损伤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