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中学高一地理试卷主要涵盖了天体系统、太阳风暴、地球运动、地球的自转与公转速度、地球坐标定位、地球昼夜分布、时区计算、地震灾害、经纬度与日期变化、黄赤交角等多个知识点。
1. 天体系统:试题中提到的太阳系、银河系和地月系,构成了宇宙中的不同层次。太阳系包括太阳及其八大行星(冥王星已不再被视为行星),而银河系是包含太阳系的一个更大的星系,地月系则是地球和月球构成的系统。
2. 太阳风暴:太阳风暴是指太阳释放的高能粒子流,对地球的磁场和电离层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导致地壳活动剧烈。
3. 地球坐标定位:23.5°N代表北回归线,23.5°S代表南回归线,160°E和20°W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题目中的地点位于热带与温带交界,同时在东西半球的边界上,因此该点是23.5°S,160°E。
4. 地球运动速度: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除两极外各地相等;地球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
5. 黄昏判断:根据地球自转和太阳光照情况,可以判断出黄昏的位置。
6. 地球公转与自转:甲图M点的纬度可能是60°,乙图N点对应的月份可能是7月。
7. 时区与时间计算:不同时区的时间转换涉及到区时计算,如神舟十号发射时,伦敦时间与北京时间存在8小时的时差。
8. 公转轨道位置: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可以通过日期来判断,例如神舟十号发射时,地球大约位于公转轨道的a-b之间。
9. 昼夜分布:地球的昼夜分布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关,可以根据日期判断地球的昼夜状况。
10. 地震灾害:尼泊尔地震的北京时间可以通过换算当地时间和经度差异得出。
11. 黄赤交角: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影响地球的季节变化。
12. 时区与日期计算: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会有所改变。
13. 日期与区时:通过计算时区差和日期变化规则,可以确定不同日期和区时的可能情况。
14. 时区理解:东、西十二区虽然时间相同,但日期可能差一天,由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日期会加一天。
15. 黄赤交角识别: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是①。
16. 黄赤交角变化影响:黄赤交角变大会导致热带范围扩大,其他选项均是黄赤交角变小的影响。
17. 太阳直射点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根据日期,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18-19题未给出具体问题,但涉及太阳直射点的周期性变化,即每年会在夏至和冬至时达到最北或最南。
这些题目涵盖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天文学、地球动力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理时区等方面的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重要的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