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用于管理和操作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由Boyce和Chamberlin在1974年为IBM的System R项目提出。SQL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从SQL-86到SQL-92,再到SQL-99,不断完善和标准化,成为现今广泛使用的数据库查询和管理工具。
SQL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表(Table)和视图(View)。表是关系模型中的基本单元,由表名、表结构(关系模式)和实际存储的数据组成。视图则是一个虚拟表,由视图名和视图定义构成,它来源于一个或多个表的查询结果,数据本身并不单独存储,而是引用原有表的数据。
SQL的功能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1. 数据定义(Data Definition):用于创建、修改和删除数据库对象,如表格、视图、索引等。
2. 数据操纵(Data Manipulation):包括插入、更新和删除数据,以及查询数据。
3. 数据控制(Data Control):涉及权限管理、事务处理和安全性控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 嵌入式SQL(Embeded SQL):将SQL语句嵌入到高级程序语言中,使得程序能够直接与数据库交互。
SQL的特点包括:
1. 综合统一:SQL集成了数据定义、数据操纵和数据控制等功能,使得数据库操作更为便捷。
2. 高度非过程化:用户无需关心具体的操作步骤,只需描述最终要达成的结果。
3. 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允许一次性处理一组数据,而不是单一记录。
4. 同一语法结构的两种使用方式:既可作为交互式命令语言,也可嵌入到应用程序中。
5. 语言简洁,学习成本低:SQL的语法相对直观,易于理解和掌握。
在"学生—课程数据库"的例子中,SQL可以用来创建学生和课程相关的表格,定义字段如学生ID、姓名、课程ID、课程名称等。之后,可以通过SQL查询特定学生的信息,查找选修特定课程的学生,或者更新学生的成绩。此外,还可以创建视图,例如展示每个学生的平均分,方便数据分析。通过数据控制,可以设置访问权限,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在数据库系统中,这些操作都离不开SQL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