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般用来支持那些不经常使用的功能。例如,通常情况下你仅使用拨号网络,因此网络功能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那么就应该使用可装入的模块来提供这个功能。仅在你进行拨号联接的时候,该模块才被装入。而在你断掉连接的时候它会被自动卸下。这样会使内核使用内存的量最小,减小系统的负荷。 当然,那些象硬盘访问这样时时刻刻都需要的功能,则必须作在内核里。如果你搭一台网络工作站或 web服务器,那么网络功能是时刻都需要的,你就应该考虑把网络功能编译到内核里。另外一个方法是在启动的时候就装入网络模块。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你不需要重新编译内核。而缺点是网络功能不能特别高效。 按照以上的原则,我们首先列出一张清单,看看 kernel 中哪些选项是非有不可的,也就是说,这些东西是必须被编译到内核中的。将那些非必需的模块剔除到内核以外。 第一个是root所在的硬盘配置。 哪果您的硬盘是IDE接口,就把 ide 的选项标记下来。如果是SCSI接口,请把您的接口参数及 SCSI id 记标下来。 第二个是选择使用哪一个文件系统。 Linux的默认文件系统是是 ext2 ,那么就一定要把它标记下来。如果机器中还其它的操作系统,如win98或windows NT,您还会可能选择FAT32或NTFS的支持,不过后面你可以通过手工加载的方式来加入新的模块支持。 第三个是选择Linux所支持的可执行文件格式。这里有两种格式可供选择: elf:这是当前Linux普遍支持的可执行文件格式,必须编译到内核中 。 a.out: 这是旧版的Linux的可执行文件各函数库的格式,如果你确认肯定用不到这种格式的可执行文件,那么就可以不把它编译到内核当中。 以上这些内容,是必须要编译到内核中的。其它的内容凡是所有选项中m提示的,都选择m,这样可以通过手工的方式添加该模块。 ** Loadable module support*Enable loadable module support (CONFIG_MODULES) [Y/n/?]Set version information on all symbols for modules (CONFIG_MODVERSIONS) [N/y/?]Kernel daemon support (e.g. autoload of modules) (CONFIG_KERNELD) [Y/n/?] 分别回答 Y,N,Y 。其中 CONFIG_KERNELD 的 default 值是 N, 所以要注意选择Y。 make config 完后,仍旧是 make dep; make clean。 接下来要 make zlilo 或 make zImage。 然后 make modules ; make modules_install 。完成之后,就编译出一个没有调入多余模块的一个“干净的”内核映像文件了。 ### 内核模块与make命令应用详解 #### 一、内核模块概念解析 内核模块(Kernel Module)是Linux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扩展内核功能而不必重新编译整个内核。模块的设计思想是将一些不常用的功能或者特定硬件驱动程序编译成单独的模块,当系统需要这些功能时再动态加载到内核中,从而实现按需加载,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 #### 二、模块加载与卸载机制 模块一般用来支持那些不经常使用的功能。例如,在某些情况下,用户可能只需要偶尔使用拨号网络,因此网络功能并不总是需要。这时,可以通过内核模块来提供这样的功能。当用户需要进行拨号连接时,相应的模块才会被装入内核;而当用户断开连接时,模块会被自动卸载,这样可以确保内核占用的内存保持在最小状态,减轻系统的负载。 #### 三、核心配置与选择 为了构建一个高效且适合特定需求的内核,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内核配置进行细致的选择。主要步骤包括: 1. **硬盘配置**: 根据硬盘类型(IDE或SCSI),选择相应的配置项并进行标记。对于IDE接口的硬盘,应选择IDE选项;对于SCSI接口的硬盘,则需要指定SCSI接口参数及ID。 2. **文件系统选择**: Linux默认采用ext2作为文件系统,因此这一选项必须被标记。如果计算机中安装有其他操作系统(如Windows 98或Windows NT),还需要考虑是否需要支持FAT32或NTFS等文件系统。这些额外的文件系统支持可以通过手动加载模块的方式添加。 3. **可执行文件格式**: Linux支持两种类型的可执行文件格式:elf和a.out。其中,elf是当前广泛支持的格式,必须编译进内核;而a.out则是旧版本Linux使用的格式,如果确认不会使用到,则可以不将其编译进内核。 #### 四、配置与编译过程 在确定好内核配置后,接下来就需要进行内核的编译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1. **开启模块支持**: 配置内核时需要启用模块支持,具体选项为: - **Enable loadable module support (CONFIG_MODULES)**: 选择Y,启用可加载模块支持。 - **Set version information on all symbols for modules (CONFIG_MODVERSIONS)**: 选择N,不设置模块符号版本信息。 - **Kernel daemon support (e.g., autoload of modules) (CONFIG_KERNELD)**: 选择Y,启用内核守护进程支持,以便于自动加载模块。 2. **编译依赖与清理**: 使用`make config`完成配置后,接着运行`make dep; make clean`以编译依赖关系并清理之前的编译结果。 3. **生成内核映像文件**: 接下来执行`make zlilo`或`make zImage`来生成内核映像文件。 4. **模块编译与安装**: 最后一步是通过`make modules; make modules_install`来编译内核模块并安装到系统中。 #### 五、总结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成功构建一个精简且功能强大的内核,同时保留了扩展性和灵活性。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的性能,还能确保内核占用的内存空间最小化,从而提升整体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此外,这种按需加载的机制也是现代操作系统设计中的一个典型特征,体现了模块化设计的优势。 内核模块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优化内核结构,还能有效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是现代Linux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之一。
- 粉丝: 0
- 资源: 4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