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实验一:词法分析
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编写并上机调试一个词法分析程序,掌握在对程序设计语言的源程序进行扫描的过程中,将其分解后各类单词的词法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输入:选取一类典型单词,也可以尽可能使各种类型的单词都能兼顾到。
输出:单词串的输出形式,所输出的每一单词均按形如(CLASS,VALUE)的二元式编码。
词法分析是编译原理中的基础步骤,主要任务是对程序设计语言的源代码进行扫描,将源代码分解成一个个有意义的单元,称为单词(Token)。这些单词是构成程序的基本元素,如关键字、标识符、常量、运算符等。本实验报告主要探讨如何通过编写词法分析程序来实现这一过程。
实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词法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理解单词的分类和编码方式。实验要求选择一类或尽量多类型的单词进行分析,输出结果以(CLASS,VALUE)的二元式编码形式呈现。CLASS字段表示单词类型,例如关键字、标识符、常数等,而VALUE字段则根据单词的特性存储相应的值或信息。
实验内容涉及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子集中选取一部分典型单词,比如给出的BEGIN、END、IF、THEN等。对于标识符和常数,CLASS字段存储类别码,VALUE字段存储标识符的字符串或常数的二进制形式。对于关键字和分隔符,仅需要CLASS字段存储类别码,VALUE字段为空。
词法分析程序的构造有两种常见方法:手工构造和自动生成。手工构造通常基于文法或状态转换图,构建状态矩阵并编写控制程序。另一种方法是使用词法分析程序生成器,如LEX,它可以根据正规式生成词法分析程序。
实验中,要求手动构造一个能识别给定单词的词法分析程序,包括特定的关键字、关系运算符、标识符和无符号常数。例如,识别无符号常数的过程可以通过构造状态转换图来进行,每个状态对应于识别过程中的一种行为,通过状态转移实现对输入字符的匹配。
在实际操作中,状态转换图会转化为状态矩阵,用于指导词法分析程序的运行。当识别到一个单词时,程序会以二元式编码形式输出。例如,对于标识符,输出形式可能是(ID,“myvar”),对于关系运算符 <=,输出可能是(LESS_EQUAL,NULL)。
在设计词法分析程序时,通常会设定一些规则,如要求关键字和标识符之间至少有一个空格分隔,以确保正确区分单词。同时,考虑到存储效率,状态矩阵可能会采用更紧凑的数据结构来表示。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词法分析的概念,掌握如何将源代码的字符流转化为有意义的单词序列,这是编译器前端的关键步骤,对于理解整个编译过程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