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社会,培养中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至关重要,它不仅关乎个人品德的塑造,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2015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材中的第十一课第二框——《养成亲社会行为》便聚焦于这一核心议题。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践良好的社会行为,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明确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以及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地进行亲社会行为,如谦让、分享和助人。这些行为不仅能够促进个人品德的提升,还能增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能力方面,学生应掌握在社会生活中如何与他人相处,学会合作、分享和帮助他人,提升自己参与社会事务、服务社会的能力。知识方面,学生要了解亲社会行为的内涵,掌握其方法和途径,从而明确自己如何为社会做出具体贡献。
在学习过程上,《养成亲社会行为》采用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互动、课堂小结和中考链接四个环节。自主探究环节鼓励学生深入思考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行为准则,如谦让、分享、助人的重要性,以及在帮助他人的同时需要注意的细节,如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维护他人尊严等。小组合作互动环节则更侧重于实践经验的分享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亲社会行为经历,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共同思考中学生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课堂小结环节使学生有机会反思自己的学习经历和领悟,从而加深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中考链接通过结合黄久生等人物的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亲社会行为的多种表现形式,如乐于助人、敬老爱幼、知恩图报等,同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行为准则。这一环节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加深了他们对社会责任感的理解。
课堂检测环节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如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进一步检验学生对亲社会行为的理解。例如,如何理解分享的意义,参与社会服务的意愿,帮助他人的方式,以及关心社会事务的态度。非选择题部分则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对社会的关注转化为实际行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亲社会行为。
综合而言,本学案的教学设计紧密围绕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不仅强调了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实践,也重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参与。亲社会行为的养成需要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不断深化,通过互助合作、服务奉献,学生能够逐步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公民意识,从而为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教育者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责任感,引导他们成长为有担当的社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