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题目中的第13题涉及了化学变化的概念,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形成新的物质。冰块融化和水果榨汁是物理变化,因为它们只是物质的状态或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而铁锅生锈是化学变化,铁与氧气反应生成了铁锈。
2. **化学性质**:第14题提到了化学性质,如氧化性和可燃性,这些都是通过化学反应才能体现的性质,不同于颜色、状态、密度等物理性质。
3.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第15题中提到的气体是氮气,它占空气总体积的约78%,是含量最多的气体。
4. **实验操作的正确性**:第16题涉及到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正确的实验操作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5. **缓慢氧化**:第17题提到了缓慢氧化,这是一种氧化反应,但进行得非常慢,如食物腐烂、酿酒酿醋和钢铁生锈都属于缓慢氧化,而蜡烛燃烧虽然也是氧化反应,但并不缓慢。
6. **元素的理解**:第18题中的“钙、碘”指的是元素,它们存在于化合物中,不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7. **物质构成**:第19题指出铁丝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而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则是由分子构成的。
8. **相对原子质量**:第20题涉及到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它是质子和中子质量的总和,题目中给出的质子数为18,中子数比电子数多4,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所以中子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18+22=40。
9. **元素周期表**:第21题展示了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从中可以获取元素的名称、元素类别(非金属)、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符号,但不能直接得到中子数。
10. **实验现象描述**:第22题涉及实验现象的描述,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主要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这是通过化学反应得出的结论,而不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
11. **红磷燃烧实验**:第23题中红磷燃烧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正确操作是点燃红磷前夹紧弹簧夹,防止空气逸出。
12.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第24题中,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既是化合反应(两种物质变成一种物质),又是氧化反应(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
13. **物质鉴别**:第25题中,利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区分空气和氧气,观察颜色无法区分木炭和四氧化三铁,因为两者都是黑色,加入二氧化锰粉末可以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澄清石灰水能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14. **分子特性**:第26题解释了分子的特性,如分子的运动性(花香扩散)、化学性质相同(相同物质的分子)、分子体积不变(水烧开后压力增大而非分子变大)和分子可分(化学反应中分子破裂重组)。
15. **实验方案比较**:第27题对比了两种制备氧气的方法,甲同学的方法可能导致反应迅速且剧烈,乙同学的方法则可以使反应更平稳。
以上知识点涵盖了化学反应类型、物质构成、元素周期表信息、实验操作和分子特性等多个方面,都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