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康乾盛世:清朝康熙和乾隆时期,国家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人口大幅增长,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显著发展,这段时期被后人称为“康乾盛世”。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繁荣期,也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2. 制瓷中心:清朝前期,景德镇成为了全国制瓷业的中心,其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瓷器制作工艺精湛,远销海外。
3. 丝织业中心:在清朝时期,南京的丝织业发展迅速,超越了传统的苏州和杭州,成为新的丝织业中心。同时,无锡、松江等地的棉布生产也非常发达,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4. 对外贸易港口:清朝初年,开放了广州、宁波、厦门等沿海城市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然而,随着乾隆年间对沿海抗清力量的打击,清朝实行了严格的海禁政策,最终只保留广州一处作为对外贸易的口岸。
5. 海禁政策:清朝为了维护统治稳定,先后实施了严厉的“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人民出海贸易,以防止沿海地区的反清活动。到乾隆年间,这种政策更为严厉,导致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大大减少。
6. 皇帝顺序:清朝前期的几位皇帝依次为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和乾隆帝,他们共同构成了“康乾盛世”的基础。
7. 新兴丝织业中心:清朝新兴的丝织业中心是南京,取代了苏州和杭州的传统地位。
8. 衰落起点:清王朝的强大在乾隆中期开始衰落,统治集团的腐败和僵化,加上对外闭关锁国,使得国家逐渐失去活力。
9. 对外贸易港口:乾隆年间,只准开放广州一处与国外进行贸易。
10. 清朝前期皇帝顺序:正确顺序为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
11. 玉米种植历史:玉米在中国的种植可以追溯到明朝,是由国外引进的作物。
12. 棉布畅销地:南京、苏州、无锡、松江和杭州都是当时的棉布生产重地,产品畅销全国。
13. 闭关锁国政策形成: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大致形成于乾隆年间。
14. 闭关锁国政策含义: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主要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而不是完全禁止。
15. 错误的影响: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但并没有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反而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16. 材料解析:
(1)“大帝国”指的是中国。
(2)“人为地隔绝于世”指的是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
(3)该政策导致中国与世界的隔离,限制了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阻碍了科技的进步,使得中国在19世纪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时显得无力抵抗。
(4)从现实来看,开放和交流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闭关锁国只会导致国家的落后。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应当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科技进步,以实现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