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管理档案】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是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议题。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当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水平,以此来设计和调整教育教学活动。然而,目前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即教师对幼儿的学习方式关注度不够,忽视了幼儿个体独特性和学习方式的差异性。这种做法可能导致教育效果不佳,无法实现预设的教育目标,也无法公平客观地评价幼儿的发展。
幼儿的学习方式可以从多个维度理解。《辞海》中将“方式”定义为“活动的方法和形式”,心理学角度则认为学习方式是个体获取和保持新经验的方法和形式。在幼儿阶段,学习方式可以分为学习形式和学习方法两大类。学习形式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和自选活动等,而学习方法涵盖观察学习、操作学习、模仿学习、倾听与表达学习、交往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感受学习和探索发现学习等。在实际学习中,幼儿通常会结合使用多种学习方法。
对幼儿学习方式的研究,既要关注共性,也要关注个体差异。研究共性有助于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征,而研究个体差异则能更好地因材施教。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判断和分析幼儿的行为,建立幼儿学习情况的档案,以便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案例一中,教师在“会飞的风筝”活动中发现,幼儿对风筝的整体造型更感兴趣,而非细节。在制作风筝的过程中,一部分幼儿展现出沉思型的学习风格,经过深思熟虑后完成高质量的作品,而另一部分幼儿则表现出冲动型的学习风格,快速开始制作但可能需要返工。这反映了幼儿在观察学习和操作学习中不同的思维方式。
案例二展示了小班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由于个人经验和喜好,未能准确理解“按物体数量多少排序”的要求。这表明幼儿的认知发展还未达到完全理解决策规则的程度,他们的行动更受个人情感和直观感知的影响。
反思这两个案例,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利用幼儿的整体性认知特点来引导观察,以及如何设计教学材料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幼儿在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思维模式一致性,以便更有效地支持他们的学习进程。
理解和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对于提升幼儿园管理水平至关重要。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幼儿的特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者和观察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分析,调整教育策略,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