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人体免疫系统**:人体的免疫系统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中,B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分泌抗体。在题目中提到的记忆细胞是负责长期记忆抗原的细胞,而B细胞增殖的大部分子细胞并不都是记忆细胞。
2. **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当大量出汗失去钠离子时,主要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因为钠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细胞既依赖内环境,也参与其形成和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破坏可能导致细胞代谢紊乱,但并非所有情况下破坏稳态都会立即引起紊乱。
3. **神经递质的作用**:神经递质A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IRI受体结合,可能导致K+通道打开,促使K+外流,抑制神经元兴奋。神经递质A与特定受体结合,影响神经元的电位变化,从而调节兴奋性。此处指出神经递质A可抑制神经元兴奋,而不是引发兴奋。
4. **生长素**:生长素是植物激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在于生长素分布不均,而非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包括成熟组织,其合成原料不是赖氨酸。单侧光照会影响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横向运输,但不影响极性运输。
5. **植物激素与生长现象**:赤霉菌感染可能导致植物生长异常,如稻瘟病;松树顶端优势是生长素调控的结果;盆栽植物向光生长体现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小麦穗上发芽可能是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与激素有关。
6. **种群特征**: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生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因此200个个体一年出生10个,年出生率是5%,不是10%。种群密度高的种群数量不一定多,还要考虑空间资源。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数量可能不会立刻下降,而是未来可能会下降。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
7. **种间关系与生物群落**:“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描述的是寄生关系,而非捕食。群居动物攻击入侵者属于防御行为,不一定是捕食关系的反转。调查种群丰富度一般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但不适用于调查物种丰富度。生物种群密度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8. **外来物种入侵与生态修复**:引入外来物种可能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甚至导致生态灾难。水葫芦过度繁殖属于入侵生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其控制可通过引入天敌(如草鱼)来实现,这可以改善水质和提升养殖效益。外来物种入侵导致本地物种被取代属于群落演替的一种形式。
9. **反射弧与神经调节**: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寒冷刺激引起的打寒颤,其效应器不仅限于皮肤,也包括骨骼肌。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形式传递。
10. **高血压与糖尿病**:高血压可能导致胰岛素利用障碍,而非直接原因。降压药物如ACEI可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帮助控制血糖。高血压不会直接影响胰岛素水平,但可能导致糖尿病。
11. **群落演替**:甲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因为原有土壤条件尚存;乙地属于初生演替,火山岩覆盖导致原有土壤完全消失。两者演替类型不同,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恢复到原有群落结构,乙地可能形成全新群落。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生物免疫系统、内环境稳态、神经调节、植物生理、种群生态、群落演替等多个方面,都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