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此文档是201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适用于中学生进行复习和测试。试题涵盖了一系列基础化学知识,包括化学变化的识别、环境污染、材料分类、垃圾分类、元素周期表信息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化学式解读、物质鉴别方法、金属性质、金属活动性比较、以及微观粒子特性解释等。
1. 化学变化:题目中提到了天然气燃烧,这是一个典型的化学变化,因为产生了新的物质,而干冰升华、琢磨金刚石和冰淇淋融化都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2. 环境污染:禁止焚烧秸秆是为了减少大气污染,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3. 材料科学:聚乙烯是一种塑料,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4. 垃圾分类:果皮属于生物垃圾或湿垃圾,不应放入可回收垃圾桶,而是“其他垃圾”桶。
5.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给出了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元素类别、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但氮气的化学式不能从单个元素的信息中推断。
6. 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展示了化学反应中分子如何分解成原子并重组形成新物质,反映了质量守恒定律。
7. 化学式解读:果糖的化学式C6H12O6揭示了其组成元素和原子比例,但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不是1:2:1。
8. 物质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稀盐酸呈酸性,可以通过紫色石蕊试液、铁粉或pH试纸进行区分,而氯化钠溶液与两者均不反应,无法区分。
9. 金属性质:金属并不都是常温下为固态,比如汞在常温下是液态。
10. 金属活动性:通过金属能否置换出酸中的氢或盐中的金属,可以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根据实验,A能置换B和C,因此A最活泼。
11. 微观粒子特性: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是因为汞原子间的距离增大,而非原子体积变大。
12. 固体溶解度:溶解度曲线展示了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加,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t2℃时两者溶解度相等,t3℃时B的溶解度大于A。
这些知识点是初中化学的基础,涉及了化学变化的本质、环境保护、材料科学、物质鉴别、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以及微观世界的理解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