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在高校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C语言涵盖数据类型众多、语法结构复杂、程序结构灵活等特点,其教学难度相对较高。然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C语言教学的核心,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是通过实验环节使学生通过上机编写程序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实验课时较少,课程难度大;实验练习题目数量不足且质量不高;师生比例小,学生人均受辅导时间少;考试形式单一,考核缺乏客观性;学生入门困难,学习兴趣低;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等。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种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改革方法:
1. 分阶段精选实验题目:实验题目需要经过精心挑选,以确保其能覆盖C语言的核心知识点,同时具有趣味性、综合性、复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挑战性。
2. 以助教为核心的分组式学习方式:通过助教与学生的小型分组,能够更加个性化地指导学生,增加学生接受辅导的时间和机会,提高学生编程问题解决的效率。
3. 分阶段多次考试的考核方式:摒弃单一的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评价体系,实行分阶段多次考核,使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成果都能得到及时评估和反馈,同时确保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通过上述教学改革方法的实施,实验结果显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实验成绩优秀和良好率总和提高了15%,不及格率降低了近6%,显著提升了实验教学质量,证实了改革措施的有效性。
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兴趣低下的问题,文章提出要重视实验教学,强化上机实践,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编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刚接触程序设计语言的学生,应当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及时的辅导,帮助学生尽快建立学习信心。
对于学习能力两极分化的问题,需要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资源和支持,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严重的信心缺失或积极性受挫。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课的教学方法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资源和教师的引导,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以学生能力提升为核心,进行教学改革和优化,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