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科院校数学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讨》一文中,作者分析了非计算机专业特别是数学专业学生在学习C语言课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以下是文章中涉及的知识点和教学方法的详细说明。
1. C语言课程教学难点分析:
文章指出,C语言课程在数学专业的教学中存在几个主要难点:首先是C语言自身特性带来的难度,包括其复杂的语法规则和概念,尤其是指针和结构体等高级特性;其次是传统授课方式的单调乏味,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再次是学生对C语言课程重视程度不足;最后是实践环节的效果不佳,由于学生数量众多,教师难以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实践情况。
2. 根据数学专业特点调整授课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应该根据数学专业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函数时可以利用数学领域常用的函数作为例子,比如abs(求绝对值)和sqrt(求平方根)等。在讲授二维数组时,可以通过与数学概念中的矩阵进行类比。文章强调要对C语言和数学表述中的差异进行重点强调,避免学生混淆。
3. 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
文章建议,教师需要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计算机和C语言的历史、用途以及与数学专业的关系,以提高学生对C语言重要性的认识,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通过关键知识点结合典型的案例来辅助讲解,强化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文章还提出了邀请不同专业老师听课、交流意见,以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的建议。
4. 加强实践动手训练环节:
为了解决实践中效果不佳的问题,文章建议在实验课内容的安排上要考虑数学专业学生的特定需求,不可完全照搬计算机专业的实验课模式。实践环节至关重要,教师需要通过改进实验课的教学方式,比如使用分组学习、让有能力的学生帮助其他学生等方法,来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并提升其动手能力。
5. 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文章还提出应对考核方式的改革,不应只通过传统的考试形式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而应该结合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课堂表现和小项目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性评估。
通过这些教学改革措施,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可以有效地提升C语言课程的教学效果。C语言作为理工科类专业的一个重要基础课程,它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后续学习的成败,尤其是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好C语言对于学习后续的《数学建模》、《数值分析》等课程以及Python、MATLAB等其他与数据分析紧密相关的编程语言至关重要。因此,文章中的教学改革措施不仅对数学专业的学生有着重要意义,也对其他非计算机专业的C语言教学具有普遍的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