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随着小康社会建设的深入,农业发展作为提升农村经济水平的关键,其发展程度和模式越来越依赖于农业机械自动化。农业机械自动化是指农业机械在进行作业时,不依赖于人工操作,能自动完成指定任务。它不仅可以极大地降低农民的工作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舒适性,还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大幅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然而,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水平受到了农业经营规模、农村经济水平和农机工业发展水平的限制。特别是精准农业技术,例如计算机监测监控系统、传感系统、GPS、动态控制系统和GLS等,这些硬件设备的发展尚不成熟,限制了精准农业的发展。此外,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市场上很多农机设备主要是模仿国外产品,缺乏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的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吸引了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导致农村劳动力呈现老龄化和女性化趋势,农业对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农业机械的依赖越来越强。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农业生产需要在特定时间内完成定量作业,降低劳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需求迫切。因此,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农业机械生产方式符合这两项发展要求。例如,农业水位采集、粮食烘干温度控制和湿度测定等传感器技术已应用成功,收割机安装传感器能精确计算谷物产量,蔬菜种植中已使用蔬菜嫁接机器人等。
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的意义主要在于:一是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至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而自动化农业机械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对人力的依赖。二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生产者对劳动生产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要求更舒适的劳动方式。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国内农产品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对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要求更高,而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是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农机数量不断攀升,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也逐渐提升,这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提高。农机设备自动化水平逐渐提高,大型农机数量增加,农机总动力和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迅速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势头良好,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核心地位逐渐确立,农业机械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产业化进程逐渐加快,领域不断拓宽,国内外技术交流合作增强,国内农机生产企业通过技术交流学习,提升管理方式和生产经验,提高了农机生产效益和质量。
不过,我国的农机自动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精准农业发展尚未成熟,计算机监测监控系统、传感系统、GPS、动态控制系统和GLS等设备硬件发展水平较低,导致精准农业发展程度不高。农机制造水平较低,市场上很多农机产品是模仿国外产品,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加强精准农业研究、提高农机制造水平和创新能力等措施加以解决,以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