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投入机理的研究是当前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尤其对于我国来说,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围绕新能源产业内微观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结合企业行为理论和二元创新理论进行深入探讨。
企业行为理论由Cyert和March在1963年提出,它将企业视为一个基于绩效信息进行决策反馈的系统。根据这一理论,企业的决策者在面对高于基准的绩效时倾向于保持现状,而当绩效低于基准时,他们更可能寻求创新和改变。在新能源产业中,这种理论体现在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上。研究发现,企业历史绩效的比较和同行企业的绩效比较对新能源企业的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有负向影响。即当企业的绩效表现优于基准时,决策者可能减少对创新的投入,而当绩效低于基准时,企业可能会增加创新活动以改善现状。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冗余资源在技术创新投入中的作用。然而,实证分析显示冗余资源并未在绩效比较与技术创新投入之间展现出显著的调节效应。这意味着企业拥有的多余资源并不一定直接促进技术创新的投入,这可能是因为技术创新活动的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企业更谨慎地分配资源。
为了提高新能源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文章提出了多项政策建议。国家可以通过构建开放且互补的技术创新平台,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和技术交流。实施以利益为导向的双边激励政策,如税收优惠、补贴等,可以刺激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加快供给侧改革,优化能源结构,为新能源产业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
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不仅涉及技术研发,还包括技术的商业化应用、示范和推广。王群伟等人的研究指出,研发经费投入是影响新能源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而技术创新管理、示范和推广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应全面考虑技术创新的全过程,以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效果。
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机理复杂,受到企业绩效、市场竞争、资源分配和政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深入理解这些机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和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这也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应对能源危机,减缓气候变化,履行国际承诺,如《巴黎气候协定》所要求的节能减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