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式。本文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探讨了如何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应用型人才。
合肥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2008年设立,针对学院“师范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提出了“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和“会设计、会制作、会管理”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一目标旨在培养能够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微波射频工程领域的专业人才。
文章指出,安徽省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特别是微波企业,对具有“会设计、会制作、会测试”能力的工程师需求旺盛。然而,省内多所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并未重点培养这类人才,因此存在人才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合肥师范学院则抓住这一机遇,依托自身师资力量和与企业的合作,明确将微波射频工程师作为培养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采取了“全程化能力分层培养模式”,即在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中逐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这一模式分为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三个层次,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从基础知识到专业实践的全方位技能。
基础技能训练阶段注重理论基础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专业技能训练阶段则聚焦于专业领域的深度学习,例如微波与射频技术。最后的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层次,则强调学生具备独立完成工程设计、制作和测试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与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共同申报并获得省级特色专业称号,加强了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促进了校企合作,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
通过六年来的教学实践,合肥师范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应用型人才培养已初见成效。这种模式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对于推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体现了高等教育在应对市场需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灵活性和创新性。通过校企合作、分层培养等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为学生就业和行业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