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形对聚落分布有着显著影响。例如,山区的聚落通常选择在山间盆地或谷地,这些地方地势相对平坦,有利于人类居住和农业活动。聚落规模较小,分布较为稀疏。相反,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更加密集,规模也相对较大,常呈现团聚型或棋盘式的布局,这是因为平原地势平坦,提供了广阔的可利用土地。
以塔里木盆地为例,这里的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前冲积扇和洪积扇上,这些地方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适合农耕,因此聚落集中且与交通线路紧密相连,形成串珠状分布。这种分布模式既受到地形的制约,也受到水源条件的影响。
交通线路的布局受到地形的直接影响。一般来说,地势平坦的地区,如第三级阶梯,交通线路密度较高,而地势复杂的山区,如第一级阶梯,交通线路稀疏。我国的交通线路密度呈现出从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这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格局相吻合。东部的平原和丘陵地带,由于地形条件良好,交通网络发达;而西部的高原和山地,由于建设难度大,交通线路相对较少。
在具体案例中,四川省的交通线路布局体现了地形差异对交通规划的影响。西部的川西高原,交通线路主要沿谷地分布,数量较少;而东部的四川盆地,平原地区的交通线路密度大,呈网状布局,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在交通选线时,通常会选择地形较有利、工程量较小的路线,以降低成本并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图4-14中的铁路选线问题,方案C尽管线路较长,但由于地形坡度最小,相对更合理,能降低施工难度和后期运营成本。
国家在决定重大交通项目,如青藏铁路的投资建设时,除了考虑地形因素,还会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经济需求、资源开发、民族团结等。青藏铁路穿越地势较高的藏北高原,虽然地质条件复杂,但相比川藏和滇藏铁路,它的线路相对较短,自然条件相对较优,且能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和民族交流。
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它决定了聚落的形态、规模以及交通网络的布局。在规划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同时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