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racle日志详解 Oracle数据库的日志机制是其高可靠性和数据一致性的重要保障,主要包含重做日志(redo log)和归档日志(archived log),以及撤销日志(undo log)。本文将深入探讨Oracle日志的核心知识点,帮助读者理解其工作原理及其在数据库维护中的关键作用。 #### 一、重做日志与归档日志 1. **重做日志(redo log)** 重做日志记录了所有对数据库所做的修改操作,由LGWR进程负责将这些日志从数据库实例中的redo log buffer写入物理磁盘上的redo log files。redo log files以循环方式使用,当一个redo log file写满后,系统会自动切换到下一个redo log file进行写入,从而实现日志的连续记录。 2. **归档日志(archived log)** 归档日志是在数据库运行于归档模式下产生的,当一个redo log file写满并被切换时,ARCn进程会将已完成的redo log文件备份到归档日志目录,这一过程称为归档。归档日志与全备份相结合,是数据库故障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确保数据库在出现故障时能够恢复至故障前的状态。 3. **日志模式** 数据库的运行模式决定了归档日志的产生与否。在非归档模式下,redo log仅用于实例恢复,不会产生归档日志;而在归档模式下,redo log不仅用于实例恢复,还会在写满时产生归档日志,用于更全面的数据恢复。 #### 二、log_buffer参数设置 log_buffer是redo log buffer的内存分配量,对于其大小的设置,需考虑redo log的触发事件,主要包括: 1. redo log buffer占用量达到1/3 2. 设定的时间间隔(通常为3秒) 3. redo log buffer中重做日志数据量达到1MB 4. 在DBWn进程将数据写入数据文件前 5. 每次事务提交 基于以上触发条件,log_buffer的一般推荐值在3-5MB之间。过大的log_buffer可能会造成内存浪费,而过小则可能影响性能。具体设置需视应用特性与系统资源状况而定,可通过`show parameter log_buffer`命令查看当前设置,通过在init.ora文件中设置`log_buffer=所需大小`来调整,然后重启Oracle生效。 #### 三、redo log切换与监控 redo log的切换频率受多种因素影响,Oracle建议的切换时间间隔为10-15分钟,但实际中应根据系统繁忙程度灵活调整。频繁的redo log切换可能表明存在checkpoint not complete等问题,需检查alert日志并监控系统I/O状态,必要时增大redo log文件大小以改善性能。 #### 四、redo log状态解析 v$log视图提供了redo log的当前状态信息,主要有: 1. **ACTIVE** - 表示redo log组处于活动状态,但非当前组,用于崩溃恢复或块恢复,可能已归档或未归档。 2. **CURRENT** - 当前redo log组,正接收写入操作。 3. **INACTIVE** - 表示redo log组不再用于实例恢复,可能已归档或未归档。 4. **UNUSED** - redo log文件未被写入过,可能是新添加或resetlogs操作后的状态。 5. **CLEARING** - 正在通过ALTER DATABASE CLEAR LOGFILE命令清空日志,之后状态变为UNUSED。 #### 五、redo log与归档日志写入机制 在归档模式下,当redo log file写满并准备被覆盖时,其内容会被复制到归档日志中,确保数据的持久性。即使redo log文件被覆盖,归档日志中的信息仍然可用于数据库恢复。 #### 六、redo log与undo log的区别 - **redo log**:记录数据的修改操作,用于前滚恢复,即当数据库重启时,通过redo log可以重放已提交事务的修改,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 **undo log**:记录数据的更改前状态,用于回滚操作,即当事务未提交或需要回滚时,undo log提供数据回滚至更改前状态的能力。 理解Oracle日志机制对于数据库管理员来说至关重要,不仅能提升数据库的管理效率,还能在面对各种故障和异常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 粉丝: 0
- 资源: 6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