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息化是提升企业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手段,它涵盖了企业网络建设、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多个层面。在信息化进程中,企业通过建立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工作流,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上海市的信息产业发展情况显示,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2003年,上海市的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收入显著,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达到10%,显示出信息化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如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的增加,固定电话和宽带用户的增长,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面临诸多困难。多数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不完整,例如,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不足10%,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实现率仅为2.9%,远低于发达国家。企业的电脑联网水平低,上网方式主要为拨号,速度慢,且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自己的局域网和服务器。此外,软件应用主要集中在财务系统,其他领域的信息化仍有待开发。
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低的原因主要包括基础管理不扎实、战略管理不到位和综合管理不系统。基础管理薄弱意味着企业在规范化运营上有较大差距;战略管理不到位则反映了企业对市场变化和资源状况的认识不足;综合管理不系统意味着缺乏整体的信息化规划和执行策略。
针对这些问题,中小企业应采取以下实施方案:
1. 强化基础管理,建立标准化流程,减少人为因素影响,确保各项业务的规范运行。
2. 明确企业发展战略,深入了解内外部资源和市场动态,制定适应市场变化的信息化策略。
3. 系统性规划信息化项目,考虑长远发展,避免碎片化的信息系统建设。
4. 选择性价比高的主流产品,降低初期投入,同时关注产品的成熟度、易用性、可靠性和管理性。
5. 强调产品的可伸缩性,以适应企业未来的扩展需求。
6. 加强与IT公司的合作,获取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7. 培训员工,提高其对信息化工具的掌握和使用能力,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8. 持续关注新技术和市场趋势,适时更新升级系统,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通过上述措施,中小企业能够逐步克服信息化建设中的困难,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在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