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人的发展】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点,涵盖了个体身心发展的多个方面。以下是相关知识点的详细说明:
1. **身心发展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展现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例如,题目中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目标和需求。
2. **学校教育的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独特作用,如加速个体发展、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对个体发展产生即时和延时的价值等。这强调了教育在塑造个体能力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关键角色。
3. **儿童发展观**:不同理论家对儿童发展有不同的见解。墨子认为环境对个体有深远影响,霍尔强调遗传的重要性,桑代克则认为基因起决定性作用。这些观点反映出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复杂互动。
4. **教师观点分析**:几位教师的观点体现了他们对遗传和环境在学生学习能力中的作用的理解。甲教师将成绩归因于天生的能力,乙和丙教师则强调家庭背景的影响。从教育学角度看,这些观点忽视了教育的潜力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5. **成熟机制**:格塞尔的成熟机制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受到生理成熟的驱动,成熟是影响发展的关键因素。
6. **关键期**:"当其可之谓时"体现了关键期的概念,表明在特定时期内进行学习或发展某些技能更为有效,错过这个时期可能效果不佳。
7. **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个体身心发展具有独特性,包括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兴趣和天赋的差异等,需要教育者灵活应对,因材施教。
8. **个体身心发展**:是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中,向积极方向不断变化的过程,涵盖身体和心理的改变。
9. **遗传**:遗传是指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和解剖特征,是影响个体发展的生物基础。
10.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主要包括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和互补性。教育应遵循这些规律,如在关键期提供适宜的教育,尊重个体差异,适时适度地进行教学。
11. **主观能动性**: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12.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
13. **不平衡性**: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同,如青春期身高体重快速增长,但骨骼发育尚未完成。
14. **布卢姆的研究**:儿童的发展并非均匀进行,而是经历几个高峰,如婴儿期、六七岁和青春期,教育需适应这些发展高潮。
15. **霍尔的观点**:"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训练",强调遗传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性。
16. **孟子的人性论**:孟子的四端之心代表了儒家的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中蕴含着道德品质。
17. 身心进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18. **顺序性**:训练要遵循"欲速则不达"的原则,意味着教育应按照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进行。
19. **身心发展规律对训练的启示**:教育应关注学生的阶段性特征,把握关键期,考虑个体差异,注重平衡发展,同时鼓励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0. **不平衡性**:儿童身心发展的高速期体现了不平衡性,教育需把握这些快速发展期,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以上是对【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一考点的详细阐述,涵盖了个体发展的多个方面,对于教师招聘考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