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资料是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5届九年级化学9月的月考试题,主要涵盖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化学反应的识别、实验操作规范、测量工具的使用、气体检验方法、以及一些基本的化学反应类型和实验现象。下面是对试卷中涉及知识点的详细解释:
1. 化学变化:题目描述了成语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指出“烛炬成灰”涉及到燃烧,是化学变化,因为燃烧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
2. 实验仪器的使用:题中提到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而集气瓶、量筒和烧杯需要垫石棉网加热。
3. 实验操作规范:错误的操作是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这可能会引起火灾,正确的做法是使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4. 量筒的使用: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因此实际取水量会小于10 mL。
5. 氧气的检验: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最佳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6. 气体除杂:选择红磷作为可燃物,因为它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固体,不会引入新气体。
7.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器壁上的水均匀附着,形成一层薄水膜,表明已经洗净。
8. 实验基本操作:题目未给出具体选项,但通常正确的操作包括正确握持试管、添加试剂时避免溅出等。
9. 化合反应:氨气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是化合反应,其他选项不是。
10. 物质燃烧现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物质,这是正确的描述。
11.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因为它生成的是多种产物。
12. 含有氧气的物质:只有空气中含有氧气。
13. 氯酸钾制氧:忘记加二氧化锰会减慢反应速度,但不影响最终产生氧气的总量。
14. 一氧化氮的收集:由于它难溶于水且能与氧气迅速反应,应采用排水集气法。
15. 分解反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是分解反应,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16. 水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在碘和锌粉的混合物中加入水,水作为催化剂加速了反应。
17. 混合物加热反应:氯酸钾、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混合加热后,残留物可能包括锰酸钾、二氧化锰和剩余的高锰酸钾。
18. 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都是空气污染物。
19. 胶头滴管的使用:正确操作是让滴管位于试管口上方垂直滴加。
20. 化学变化:煤气燃烧和菜刀生锈都是化学变化,瓷碗破碎和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
以上内容涵盖了化学反应、实验操作、气体性质、物质变化等多个化学基础知识点,适合九年级学生复习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