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给定文件的信息,我们可以提炼出一系列关于信息技术服务质量评估与管理的关键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服务质量的概念、评价指标、服务连续性、可靠性等多个方面。
### 一、服务质量与各方关系
服务质量涉及供方、需方以及可能存在的第三方。需方通常会提出服务质量的需求,而供方则需要提供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在实际操作中,服务需方、供方及第三方对服务质量的评价要求可能存在差异。因此,评价服务质量的标准应该基于服务协议的要求。服务协议是双方之间的一种契约,不同的信息技术服务供方可以根据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与顾客建立服务协议。
### 二、信息技术服务质量评价的范围
信息技术服务质量评价不仅限于某个特定阶段,而是覆盖了信息技术服务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从服务的战略规划到设计、运营直至整个生命周期的结束。这意味着服务质量的评估是全方位的,不仅要关注服务提供过程中的表现,还需要考虑到服务结果的满意度。
### 三、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1. **稳定性指标**:例如服务人员的稳定性、服务连续运行的比率等。其中,服务人员稳定性反映了服务团队成员的变化情况,而服务连续运行的比率则是衡量服务是否能够持续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2. **互动性指标**:如服务报告提交率、互动沟通机制、投诉处理率等。这些指标侧重于评估服务过程中供需双方的沟通效果和客户满意度。
3. **可视性指标**:用来评价服务供方服务过程和服务结果的可见性和实施效果。这有助于提高服务透明度,增强客户信任。
4. **连续性指标**:如重大事故发生情况、服务按规定时间完成的比例等。这些指标用于衡量服务的持续提供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 四、信息安全与可靠性
1. **完整性**:指确保在服务提供过程中管理的需方信息不被非授权篡改、破坏和转移。这是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之一。
2. **可靠性**:指服务供方在规定条件和时间内履行服务协议的能力,同时也包括服务是否具备服务协议中承诺的所有功能以及是否持续稳定达到约定的服务水准。可靠性不包括服务响应速度这一项内容。
### 五、其他知识点
1. **权重设定**:权重的设定需要考虑不同行业对各个服务特性的关注度,不应将同一服务类别的权重设置为相同值。
2. **评价步骤**:正确的评价步骤应该是先确定评价目的和途径,然后确定服务类别,接着确定指标体系、权重值,最后进行数据采集与计算。
3. **响应性**:强调供方与时受理需方服务请求的能力。有效性和与时性是响应性的两个重要子特征,而互动沟通机制能保障处理服务请求的能力。
4. **评价模型**:服务要素质量影响生产质量,进而影响消费质量。因此,信息技术服务质量特征不仅依赖于服务要素质量,也依赖于生产和消费的质量。
5. **SERVQUAL模型**:质量评价的结果通过计算感知服务值与期望服务值之间的差距得出。
6. **优化改善**:优化改善的无形成果包括运行维护服务对象运行性能的提升等。此外,还涉及到交付成果的管理,包括制定成果的管理流程、明确成果的类别和规格等。
7. **远程交付与现场交付**:远程交付前需要了解交付内容和支持时间要求等;现场交付适用于需方对现场交付的支持活动等场景。
8. **交付策划**:交付策划内容包括确认服务级别协议、编制交付实施计划、准备必要资源等。
以上知识点综合体现了信息技术服务质量管理和评估的核心要素,对于理解和优化信息技术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