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作为一篇千古传颂的骈文佳作,由唐代文学家王勃挥笔撰写,以壮阔的滕王阁为背景,结合丰富的想象和绮丽的文辞,将一篇记叙文写得既有画面感又充满哲理,被誉为“文章太史公,诗如李杜”。而《滕王阁序》公开课的第二课时,正是要让学生通过深入学习和探讨第二段文字,去领会文章的精妙之处,品味语言的艺术,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并学习到古典文学中的写作技巧。
在第二课时的开始,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第一课时的内容,这一回顾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前文的理解,也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开始聚焦于文中的关键词汇,这些词汇是理解文章情感和美感的重要线索。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运用了许多如“碧”、“翠”、“青”等色彩丰富的字词,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秋日滕王阁景致,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那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及“落霞与孤鹜齐飞”的诗情画意。
课程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文段中的景物构成,讲解了滕王阁周围的秋色、山水风光和建筑特色等,以及这些景物如何组合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色彩的对比和空间的广阔,不仅让学生的审美得到了提升,也让他们了解到了古典文学作品中对美的追求和表达方式。
接着,课程内容进入对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理论的运用,分析作者如何借助美景来传递内心世界。滕王阁的秋景不仅是外在美的展示,更是作者情感的载体。通过对景色中冷暖色调变化的感知,及“渔舟唱晚”、“雁阵惊寒”等意象的分析,学生能够体会到作品背后蕴含的情感复杂性,不仅仅是愉悦,更有淡淡的悲愁。
在赏析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过程中,教师还特别强调了对偶的技巧和当句对的特点。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拟写标题和DV脚本等活动,被引导着去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巧妙地将读者的视线从一个景致引向另一个景致,从而在不断变化的视角中展现出滕王阁的立体美。
在这节课时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到了古典文学的鉴赏方法,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通过对经典文句的深入分析,学生的中国古典散文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抽象的文学概念具象化,使得学习过程更具有趣味性,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也显著提升。
总体来看,这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严谨,活动丰富,充分体现了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变成了一次充满艺术享受和知识探究的旅程。学生不仅学习到了《滕王阁序》第二段的深层含义,还感受到了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获得了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和情感共鸣的能力。这样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无疑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