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行为的调查报告知识点总结
####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 **背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旅游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游客最为青睐的一种旅游资源。这类旅游产品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同时也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与心理特质。
- **目的**:通过对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行为的研究,旨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资源,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同时促进消费者的综合素质提高。
#### 二、调查过程
1. **时间与地点**:调查于2010年11月11日至25日在北京市朝阳区旅游学院附近、华堂商场附近以及调查小组成员的家庭住址附近进行。
2. **方法**:采用访问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75份,访谈表25份,全部回收。
3. **对象**: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和职业群体,包括学生、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等。
4. **内容**:主要涉及消费者行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态度及利益诉求等方面。
####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 **体验程度**:
- 在75份有效问卷中,20%的人体验过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2%的人体验过少部分,28%的人几乎没有体验过。
- 这表明,虽然有一定比例的人群体验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总体体验度不高。原因可能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不足、购买能力限制和个人情感因素等。
2. **兴趣偏好**:
- 大多数人对民俗、民间音乐与文学、杂技与竞技、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示出较高的兴趣。
- 这反映出大众更倾向于选择贴近生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易于接触和感受的文化元素更受欢迎。
3. **消费水平**:
- 消费者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产品的可接受价格区间集中在30-50元至200元之间,约70%的人选择了这一区间。
- 结果显示,消费者愿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产品付费,但更倾向于合理的价格水平。
4. **价值认同**:
- 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 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环境价值和经济价值则位于其次。
#### 四、结论与启示
- **结论**:通过此次调查,可以看出虽然部分人群对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但在实际体验和消费中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 **启示**:
- 需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教育,提高公众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 应当开发更多贴近大众生活、易于接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增加其吸引力。
- 合理定价策略有助于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中来。
-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支持的力度,确保其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