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M是由模式识别中广义肖像算法(generalized portrait algorithm)发展而来的分类器 [8] ,其早期工作来自前苏联学者Vladimir N. Vapnik和Alexander Y. Lerner在1963年发表的研究 [9] 。1964年,Vapnik和Alexey Y. Chervonenkis对广义肖像算法进行了进一步讨论并建立了硬边距的线性SVM [7] 。此后在二十世纪70-80年代,随着模式识别中最大边距决策边界的理论研究 [10] 、基于松弛变量(slack variable)的规划问题求解技术的出现 [11] ,和VC维(Vapnik-Chervonenkis dimension, VC dimension)的提出 [12] ,SVM被逐步理论化并成为统计学习理论的一部分 [1] 。1992年,Bernhard E. Boser、Isabelle M. Guyon和Vapnik通过核方法得到了非线性SVM [13] 。1995年,Corinna Cortes和Vapnik提出了软边距的非线性SVM并将其应用于手写字符识别问题 [14] ,这份研究在发表后得到了关注和引用,为SVM在各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