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软件可维护性方法
1、建立明确的软件质量目标和优先级
一个可维护的程序应是可理解的、可靠的、可测试的、可修改的、可移植的、
效率高的和可使用的。但要实现这所有的目标,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且也不
一定行得通。因为某些质量特性是相互促进的,例如可理解性和可测试性、可理
解性和可修改性。但另一些质量特性却是相互抵触的,例如效率和可移植性、效
率和可修改性等。因此,尽管可维护性要求每一种质量特性都要得到满足,但它
们的相对重要性应随程序的用途及计算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2、使用提高软件质量的技术和工具
模块化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提高软件质量,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提
高可维护性的有效的技术。它的优点是如果需要改变某个模块的功能,则只要改
变这个模块,对其他模块影响很小;如果需要增加程序的某些功能,则仅需增加完
成这些功能的新的模块或模块层;程序的测试与重复测试比较容易;程序错误易于
定位和纠正;容易提高程序效率。使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技术,提高现有系统的可维
护性。采用备用件的方法,当要修改某一个模块时,用一个新的结构良好的模块
替换掉整个模块。这种方法要求了解所替换模块的外部(接口)特性,可以不了解
其内部工作情况。它有利于减少新的错误,并提供了一个用结构化模块逐步替换
掉非结构化模块的机会。采用自动重建结构和重新格式化的工具(结构更新技术)。
采用如代码评价程序、重定格式程序、结构化工具等自动软件工具——把非结构
化代码转换成良好结构代码。改进现有程序的不完善的文档。改进和补充文档的
目的是为了提高程序的可理解性,以提高可维护性。采用结构化小组程序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