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信息系统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用于管理病人的住院过程,包括等床、入住、诊疗、出院等环节。本文将详细解析住院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表结构,主要涉及三个关键表格:等床病人记录(WAIT_BED_PATS)、床位记录(BED_REC)以及在院病人记录(PATS_IN_HOSPITAL)。
1.1 等床病人记录(WAIT_BED_PATS)
此表主要存储等待住院的病人信息。其中,"病人等床序号"(WAIT_NOPATIENT_ID)是为等床病人分配的临时唯一标识号,若病人已建立主索引记录,则此号将作为病人唯一的标识。"病人**"字段包含病人的拼音姓名,超长会被截断。"性别"字段按照预设的性别字典进行编码,"出生日期"、"出生地"、"身份"和"费别"等字段分别记录病人的个人基本信息。"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电话号码"、"门诊诊断"、"病情"等字段则涉及到病人的联系方式和健康状况。"等床科室"、"接诊医生"和"登记日期"则记录了病人等床时的相关医疗信息。
1.2 床位记录(BED_REC)
床位记录表详细记录了医院的所有病床信息。"病房代码"(WARD_CODE)是病床所在的病房标识,"床号"(BED_NO)和"房间号"(ROOM_NO)则用于进一步定位病床。"科室代码"(DEPT_CODE)用于统计科室,而"床位编制类型"(BED_APPROVED_TYPE)和"床位类型"(BED_TYPE)则反映了床位的性质,如在编、非编、加床等。"床位等级"(BED_CLASS)和"床位状态"(BED_STATUS)分别表示收费等级和当前的使用状态。此表的数据量与医院实际床位数一致,需要长期保存。
1.3 在院病人记录(PATS_IN_HOSPITAL)
此表记录病人的住院过程。"病人标识号"(PATIENT_ID)是病人的唯一标识,"本次住院标识"(VISIT_ID)用于区分病人的多次住院。"所在病房代码"(WARD_CODE)在病人入科时被更新,"科室代码"(DEPT_CODE)在病人分配床位后被设定。"入院日期及时间"(ADMISSION_DATE_TIME)和"入科日期及时间"(ADM_WARD_DATE_TIME)记录了病人住院的具体时刻。"主要诊断"(DIAGNOSIS)记录病人的主要疾病,"病情状态"(PATIENT_CONDITION)和"护理等级"(NURSING_CLASS)则体现了病人的健康状况和护理需求。此外,"经治医生"、"手术日期"、"预交金余额"、"累计未结费用"等字段则涉及医疗费用和治疗过程的管理。
这三个表格共同构成了住院信息系统的主体结构,它们之间的关联和交互确保了医院能够有效地管理病人的住院流程,从等待住院到治疗结束,再到费用结算,实现精细化的医疗服务。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对于提升医院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