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管理和控制系统的硬件资源,尤其是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这是操作系统中的关键任务。在本课程设计中,学生通过模拟主存管理来深入理解这一概念。
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是操作系统内存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不同的存储管理方式下,如固定分区、可变分区等,分配和回收策略各有不同。本设计主要关注可变分区的情况,即根据进程实际需求动态地分配和回收内存。可变分区有两种常见的实现方法:空闲区说明表和空闲区链表。
1. 空闲区说明表(Free Area Table)方法:此方法维护一个表格,记录空闲分区的起始地址、大小、状态和作业名称等信息。当需要分配内存时,系统会搜索表格找到合适的空闲分区,并更新表中的信息。回收内存时,会将回收的分区合并到相邻的空闲分区,以减少碎片。
2. 空闲区链表(Free Area List)方法:此方法使用链表结构存储空闲分区,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空闲分区,包含分区信息。分配内存时,遍历链表找到合适的分区并进行切割;回收时,将回收的分区插入链表,同样需考虑合并操作。
在实现这些算法时,通常需要设计流程图,明确每一步操作,以便于理解和编程。例如,创建进程时填写PCB(Process Control Block),将进程放入后备队列;然后,从后备队列取出进程分配内存,如果成功则将其放入就绪队列;运行进程一段时间后,可能进入挂起或终止状态,或者继续执行。在多线程环境下,所有共享数据结构需要进行线程安全处理,防止竞态条件。
程序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核心功能模块:
- 初始化内存模块:设置初始的空闲分区信息。
- 后备队列模块:管理等待分配内存的进程。
- 就绪队列模块:存放已分配内存并等待CPU的进程。
- 挂起队列模块:处理暂停执行的进程。
- 显示模块:展示当前内存状态。
- 回收模块:处理内存的回收操作。
- 添加、模拟运行、创建、分配、解挂和删除进程的函数。
在源代码中,定义了`job`结构体来表示分区信息,以及`Node`结构体用于实现双链表。使用`rand()`函数可以模拟随机内存请求,增加实验的复杂性和真实性。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不仅能够理解主存分配与回收的基本原理,还能锻炼编程、调试和文档编写能力,为未来深入研究操作系统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考虑到实际操作系统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挂起状态和强制回收,进一步增强了设计的实用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