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学案》主要探讨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篇章,聚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以下是详细的知识点解析:
1. **孔子的政治思想与教育成就**: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在教育方面,孔子提倡因材施教,主张温故而知新,强调学习的乐趣,他的言论被辑录在《论语》中,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老子及其思想**: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道法自然",认为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辩证观念,著有《道德经》。
3. **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提出"民贵君轻",强调保护自然资源。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韩非是法家的重要人物,主张法治和中央集权。兵家孙武,即孙子,强调知己知彼的重要性,著有《孙子兵法》。
4. **学习方法指导**:学习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需要学会历史事件与思想之间的联系,对比不同学派的观点,总结归纳知识,并注重理解而非死记硬背。
5. **学案中的练习题**:这些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旨在测试学生对各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以及他们著作的了解,例如《道德经》对应道家思想,"温故而知新"是孔子的教育理念,"民贵君轻"为孟子的观点,"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大变革等。
6. **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学生能够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7. **教育意义**: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风和学习习惯,使他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并能自我提升。
这课内容涵盖了古代中国的重要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旨在深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同时也强调了历史人物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学习方法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