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是一篇为小学三年级学生精心设计的语文课文,其目的是让学生们深入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莫高窟。这不仅是一次对历史文化的学习,更是一次对美的体验和对民族智慧的赞颂。下面,我们将根据西师大版的教案内容,对《莫高窟》这一课文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程流程以及教学效果进行详细的探讨。
教学目标分为几个方面,首先是识字与词汇理解。这一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些特定的生字和词汇,如“威风凛凛”、“栩栩如生”、“举世闻名”、“结晶”等,并理解这些词汇在文中所承载的意义。这有助于学生在阅读时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并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感受到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其次是语言积累与背诵。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和段落,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背诵,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文学素养,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有感情的朗读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加入适当的情感,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中国灿烂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随文识字,即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新字,并能正确书写。这对学生的识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挑战。二是情感朗读,即通过朗读,让学生理解和感受莫高窟的美,以及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课程设计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教师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通过自主阅读,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学习新字,并尝试读通课文。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指导朗读,并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结构。
第二课时,教师会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带领学生再次感受莫高窟的魅力。通过深入阅读,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彩塑和壁画的艺术特点,感受其生动逼真。教师会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深入认识莫高窟作为艺术宝库的意义,并进行语言积累,扩展对石窟艺术的了解。此外,学生还将完成背诵任务。
通过《莫高窟》这一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增长知识,了解我国古代文化,还能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案,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创造力。这样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递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他们成为有文化、有情感、有创造力的现代中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