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 一、概述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重要的抗生素,因其高效的抗菌活性而广泛应用于治疗由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然而,近年来革兰阴性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尤其是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来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从而导致治疗失败。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科学家们开发了β-内酰胺酶抑制剂,并将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合使用,形成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
#### 二、主要β-内酰胺酶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
##### 1. **β-内酰胺酶的分类**
β-内酰胺酶按照功能和分子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 **根据功能分类(Bush分类法)**:将β-内酰胺酶分为青霉素酶、广谱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和碳青霉烯酶等。
- **根据分子生物学分类(Ambler分类法)**:分为丝氨酸酶和金属酶两大类。
其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够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与单环酰胺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但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的水解能力较弱。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如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
##### 2.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有效地抑制β-内酰胺酶的活性,恢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效果。常见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包括:
- **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
- **舒巴坦(Sulbactam)**
- **他唑巴坦(Tazobactam)**
这些抑制剂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β-内酰胺酶发挥抑制作用,如表1所示:
| 功能 | 分子分型 | 主要底物 | 可被抑制(克拉维酸) | 可被抑制(舒巴坦) | 可被抑制(他唑巴坦) | 代表性酶 |
|------|----------|----------|-----------------------|---------------------|-----------------------|------------|
| 1 | C | 头孢菌素类 | - | - | - | AmpC, ACT-1, CMY-2, FOX-1, MIR-1 |
| 2a | A | 青霉素类 | + | + | + | 青霉素酶 |
| ... | ... | ... | ... | ... | ... | ... |
- 注:“+”表示有抑制作用,“-”表示无抑制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不确定。
##### 3. **其他类型β-内酰胺酶**
- **头孢菌素酶(AmpC酶)**:通常由染色体介导,对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水解能力强,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第四代头孢菌素的水解能力较弱。克拉维酸对其活性无抑制作用,而他唑巴坦和舒巴坦则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碳青霉烯酶**:能够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一类β-内酰胺酶,按分子结构分为A类、B类和D类。A类和D类为丝氨酸酶,B类为金属酶。其中,A类碳青霉烯酶可以被克拉维酸部分抑制,但不受EDTA的影响。
#### 三、临床应用建议
为了合理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以下几点值得特别注意:
1. **适应症选择**:确保抗生素的选择与患者的具体感染类型相匹配。
2. **剂量调整**:依据患者的体重、肾功能等因素调整药物剂量。
3. **监测耐药性**:定期检测细菌耐药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联合用药**:在必要时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以增加治疗效果。
通过遵循以上建议,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和发展。此外,对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使用,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