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片机C语言编程基础知识点解析
#### 一、单片机基本结构与功能介绍
1. **封装形式**:
- DIP40双列直插封装:这是一种常见的封装方式,使得单片机易于安装在电路板上。
2. **I/O端口**:
- P0、P1、P2、P3四个8位准双向I/O引脚:这些引脚可以作为数据输入或输出端口使用。当用作输入时,需要先向该引脚输出高电平以避免不确定的状态。
3. **电源与接地**:
- VCC(PIN40)和GND(PIN20):分别代表电源正极和负极,为单片机提供必要的工作电压。
4. **复位功能**:
- RESET(PIN9):通过连接到高电平来实现复位操作。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在VCC与RESET之间连接一个10μF的电容,实现上电自动复位。
5. **振荡电路**:
- X1(PIN18)和X0(PIN19):用于连接外部晶体振荡器,提供系统时钟信号。外部晶体振荡器的频率通常为主频的12倍。
6. **程序选择**:
- EA(PIN31):当接高电平时,单片机会运行内部ROM中的程序。
7. **P3端口的第二功能**:
- RXD、TXD、INT0、INT1、T0、T1:除了作为普通的I/O端口之外,P3端口还具有多种特殊功能,例如串行通信接口、中断请求等。
8. **内部I/O部件**:
- 四个8位通用I/O端口:P0、P1、P2和P3端口。
- 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通过TMOD、TCON、TL0、TH0、TL1、TH1等寄存器进行配置。
- 一个串行通信接口:通过SCON和SBUF寄存器控制。
- 一个中断控制器:包括IE和IP寄存器。
#### 二、AT89C52单片机编程基础
1. **十六进制表示**:
- 如“0x5a”表示十六进制的数字,其二进制形式为01011010B;“0x6E”则为01101110。
2. **数据类型与操作**:
- 如果将一个16位的数据赋给8位变量,会自动截断为低8位。
- “++var”表示先对变量`var`进行加1操作,然后再使用;而“var--”则是先使用变量再减1。
- “x |= 0x0f;”等同于“x = x | 0x0f;”,表示对变量`x`的某些比特位置1。
- “TMOD = (TMOD & 0xf0) | 0x05;”表示只修改`TMOD`寄存器的低4位为0x05,保留高4位不变。
3. **死循环**:
- “while(1);”表示无限执行循环体内的语句,通常用来构建死循环。
4. **I/O控制**:
- 在某引脚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的方法:
- 高电平输出:使用“P1_3 = 1;”设置P1.3引脚输出高电平。需要注意的是,对于P0端口的高电平输出,需要在外接上拉电阻。
- 低电平输出:使用“P2_7 = 0;”设置P2.7引脚输出低电平。
- 方波输出:通过不断交替设置引脚的高低电平来实现。“P3_1 = 1; P3_1 = 0;”不断重复这两行代码,即可在P3.1引脚输出方波信号。
5. **输入与输出逻辑操作**:
- 取反输出:如“P0.4 = NOT(P1.1)”表示将P1.1引脚的输入状态取反后从P0.4引脚输出。
- 输入输出转换:可以通过比较输入引脚的状态来决定输出引脚的状态,如“if(P1_1 == 1) { P0_4 = 0; } else { P0_4 = 1; }”。
以上是对单片机C语言编程基础的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总结,包括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功能介绍以及具体的编程实践方法。通过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初学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应用单片机编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