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TPC-USB系统的《微机原理》典型实验设计
#### 实验背景与目标
在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育体系中,《微机原理》作为一门基础且核心的专业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重要使命。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难以将复杂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验操作有效对接,尤其是在使用如VC++编程语言、汇编语言指令与实验流程图的融合应用上存在较大挑战。为此,基于清华大学TPC-USB实验系统平台,本文旨在探讨一种创新的实验教学设计,通过典型的实验案例——交通灯控制,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 实验平台概述
TPC-USB实验系统由清华大学开发,主要包括USB总线接口模块、扩展实验台以及软件集成实验环境。其中,USB总线接口模块采用ISPL581 USB2.0高速接口芯片,支持USB2.0规范,具备高速通信能力,实现了即插即用的便捷性。系统通过50芯扁平电缆将模块与实验台连接,为实验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硬件平台。此外,软件集成实验环境TPC-USB提供了丰富的实验资源,便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与数据验证。
#### 实验设计与实施
##### 实验过程设计
实验设计围绕“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展开,通过分组合作、自主设计、教师引导等方式,促进学生深度参与实验全过程。学生需在实验前进行充分预习,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及所需知识,尤其关注8255A交通灯控制并口芯片的功能与引脚定义。接着,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与程序,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将重点讲解实验的设计思路与方法,通过示范操作,引导学生掌握并行接口8255A的使用,从而实现交通灯的模拟控制。
##### 芯片功能分析
学生需对比理论资料与实验平台上的8255A芯片实物,分析并记录引脚功能,加深对芯片功能的理解。以图一为例,L7、L6、L5分别对应南北路口的红、黄、绿灯,与PC7、PC5、PC5引脚相连;L2、L1、L0则对应东西路口的红、黄、绿灯,与PC2、PC1、PC0相连。通过编程控制这些引脚的状态,实现交通灯按预定规律亮灭。
##### 线缆连接与VC++编程
学生自主完成8255A芯片的引脚连线,并参照实验指导书进行检查与校正。随后,基于TPC-USB系统自带的汇编语言程序,学生需独立设计并绘制实验流程图,完成VC++实验程序的编写,实现对汇编语言的“翻译”。这一过程不仅考验学生的编程技能,更锻炼了他们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操作的能力。
#### 实验运行与结果分析
完成编程后,学生启动实验箱电源,运行USB软件,执行实验程序,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在这一阶段,学生需仔细检查程序逻辑,确保交通灯控制符合预期变化规律,如南北路口绿灯亮、东西路口红灯亮持续30秒,然后过渡到黄灯闪烁,再切换至东西路口绿灯亮、南北路口红灯亮等状态。通过不断调试与优化,学生不仅能加深对微机原理的理解,还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TPC-USB系统的《微机原理》典型实验设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还通过交通灯控制这一具体案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与编程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