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化学变化涉及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伴随有新物质的生成,例如B选项中的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
2. 实验室操作规范:在化学实验中,药品的用量有明确的规定,如未指定用量,固体通常取1g~2g,液体取1mL~2mL,洗涤试管时,注入水约为试管容量的1/2,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其容积的2/3,以防止点燃时外溢引发火灾。
3. 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至关重要,如选项C所示,某些操作需确保正确执行。
4. 空气的组成与性质: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78%体积分数)和氧气(约占21%体积分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是空气污染指数中的有害气体,但二氧化碳并不计入。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是利用其稳定的物理性质,而非化学性质。
5. 物质燃烧现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而非白烟,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非现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6. 测定氧气含量实验:此实验利用红磷消耗氧气,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红磷需过量,不能用木炭或硫磺替代,因其燃烧后产物为气体,无法造成压强差。
7. 分子性质:分子运动理论指出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热胀冷缩是分子间距变化而非分子大小改变。
8. 化学推理:带有正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如质子;纯净物由同种微粒构成,包括分子、原子或离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相同质子数的粒子可能属于同种元素,也可能属于同位素。
9. 微观反应示意图:根据反应示意图,可以判断反应类型、原子重组以及分子种类的变化。
10. 量筒读数误差:初次读数正确,俯视读数会导致数值偏大,故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6毫升。
11. 元素符号的意义:Zn能表示锌元素、一个锌原子,且锌是金属元素,可直接表示其单质。
12. 化学反应示意图:从颜色球推断,该反应涉及至少两个元素;催化剂可加速或减慢反应速率;甲和丁中黄色球可能代表相同原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种类会改变。
13. 混合物的定义:由两种或多种不同元素或分子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从图中可以看出,B选项符合混合物的定义。
14. 核电荷数计算:阳离子失去电子,阴离子获得电子,两者电子层结构相同,则Y的核电荷数为X的核电荷数减去阳离子的电荷数加上阴离子的电荷数,即Y的核电荷数为a-m-n。
15. 过氧化氢的性质:H2O2是氧化剂,可以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其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以上是对试卷中化学知识点的详细解析,涵盖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实验操作规范、空气组成、燃烧现象、气体含量测定、分子性质、化学推理、微观反应示意图理解、测量误差处理、元素符号意义、化学反应示意图分析、混合物定义、核电荷数计算及过氧化氢的性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基础知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