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是企业管理和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记录、分类、汇总和解释经济活动,为企业提供财务信息。本文件主要涵盖了会计基础知识,包括会计原则、账务处理、会计科目、财产清查、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等多个方面。
1. 收付实现制:行政单位通常采用收付实现制,即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收入和支出的依据,而非权责发生制。
2. 会计资料法律责任:会计人员在完成会计资料移交后,如果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出现问题,法律责任由移交人员承担。
3. 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固定资产账户减去累计折旧账户的差额为固定资产净值,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减去累计折旧后的净值。
4. 会计凭证保管期限:我国规定会计凭证类档案的保管期限一般为15年。
5. 货币计量: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但也有非货币性的信息会在附注中披露。
6. 往来款项清查:企业清查与其他单位的往来款项通常采用询证核对法,确保账实相符。
7. 分散核算:分散核算有利于企业内部单位进行全面经济核算,提高管理效率。
8. 资产形式:应收账款属于企业的资产,因为它代表企业对外的债权。
9. 日记账格式:一般企业设置的日记账多为订本三栏式,方便记录日常交易。
10. 成本计算前提:收集和整理成本计算资料是计算成本的基础。
11. 采购成本:小规模纳税企业购入材料的增值税应计入采购成本。
12. 实质重于形式: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一,企业应根据经济实质而非法律形式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13. 负债总额:短期借款转为长期借款,负债总额不变。
14. 溢余现金: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计入营业外收入。
15. 固定资产损耗:固定资产价值的损耗通过累计折旧体现。
会计工作交接的注意事项、会计账簿的分类、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财产清查的作用、账务处理程序的类型、实收资本的投资形式、其他业务收入的来源、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盈余公积的用途、会计工作的组织、财产清查的时间分类、会计程序的流程、筹资的渠道、静态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表的作用、生产成本的含义、个别计价法的定义、汇总记账凭证的特性、账簿登记的要求、财务报告的定义、三栏式明细账的特点、借贷记账法的概念、资产负债表的格式、投入资本的构成、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财务报表的分类、负债的定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科目汇总表的运用、计划成本法下的账户处理、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记账凭证处理程序、本年利润账户的含义、错误更正的方法、日记账的格式、利息费用的处理、款项清查、销售成本的结转、收到投资的账务处理、现金短款的处理、收付实现制的应用、会计机构设置原则、会计科目名称的确定、预收货款的账务处理、科目汇总表处理程序等。
以上知识点覆盖了会计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对于理解和执行会计工作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