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专业知识:汉族民歌分类归类
#### 一、号子
**1. 界定**
号子,又称劳动号子,是一种产生并应用于劳动过程中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和指挥劳动的实际作用。据文献记载,早在先秦时期的《吕氏春秋·审应览》中就有相关记载。
**2. 种类**
- **搬运号子**:用于货物搬运过程中,帮助劳动者保持节奏和协同动作。
- **工程号子**:在建筑工程或大型劳作中使用的号子,帮助提高工作效率。
- **农事号子**: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的号子,如耕种、收割等。
- **船渔号子**:在捕鱼或航行时使用的号子,有助于调节渔民的劳动节奏。
**3. 艺术特征**
- **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号子通常采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易于理解和记忆。
- **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反映了劳动者面对艰苦条件下的乐观态度和坚韧精神。
- **节奏的律动性**(长律、短律、平律):通过不同的节奏模式适应不同的劳动强度和速度需求。
- **音乐材料的重复性**:便于记忆和传播,同时能够强化劳动节奏感。
- **领和相结合的歌唱方式**(一领众和、交替呼应式、重叠式、综合式):通过领唱者与和声者的互动,达到指挥和激励的效果。
- **曲式结构的简朴性**(简单、乐段独立性不强):结构较为单一,更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
#### 二、山歌
**1. 界定**
山歌多在户外演唱,旋律悠长、节奏自由,是劳动人民自由抒发情感的一种民歌形式。
**2. 种类**
- **一般山歌**
- **信天游**:主要流行于陕西北部等地,音乐结构多为上下句,常用比兴手法,代表作如《蓝花花》。
- **山曲**:流行于山西西部一带,常使用徵调式,代表作如《暸不见妹妹山挡住了》。
- **花儿**: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一带,音域宽广,旋律起伏大,代表作如《上去高山望平川》。
- **江浙山歌**:流行于江浙地区,旋律委婉秀丽,代表作如《对鸟》。
- **四川山歌**:曲调挺拔坚韧,代表作如《摘葡萄》。
- **云南山歌**:融合了江南和边疆特色,色彩丰富,代表作如《赶马调》。
- **湖南山歌**:分高腔、平腔、低腔三种,代表作如《郎在外间打山歌》。
- **田秧山歌**:主要用于插秧、耕耘等劳动场合,不受劳动节奏限制,兼具山歌、号子和小调的特点。
#### 三、小调
**1. 界定**
小调又称小曲、俗曲,不仅在农村流传广泛,在城镇集市也很常见。
**2. 种类**
- **吟唱调**:包括儿歌、摇篮曲、叫卖调等,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场景。
- **谣曲**:较吟唱调更为成熟,分为诉苦歌、情歌、生活歌、嬉游歌等不同类型,代表作如《五头赶车》《绣荷包》等。
- **时调**:艺术形式规范成熟,具有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节奏变化,代表作如《孟姜女》《无锡景》等。
**3. 小调音乐的艺术特征**
- **叙事与抒情相交融**:小调既能讲述故事,也能表达细腻的情感。
- **变化丰富的节奏和音调**:通过多样的节奏和旋律变化,增强表现力。
- **细致讲究的润腔方式**:通过特定的装饰音等方式,增加音乐美感。
- **弹性化的表现功能**:同一曲调可填入不同歌词,适用于多种情绪表达。
- **乐器伴奏**:大多数小调演唱都伴有乐器伴奏,增加了音乐层次感。
汉族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反映了汉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也是中国丰富多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而言,深入理解这些民歌的分类、特征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对于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和教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