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思考】
在21世纪的今天,科技的快速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各行各业,尤其是制造业。中小型制造业在面临数字化转型时,必须回归制造业的本质,即关注生产过程中的核心价值,持续改进并追求效率。数字化转型并不意味着抛弃原有的制造工艺,而是利用新的科技手段提升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智能制造的理念是以客户价值为导向,以精益思想为基础,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以人为本的智能化生产。这要求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明确制造的本质,即通过遵循制造工艺和流程,将原材料转化为高质量的产品,为客户创造价值。经济学家定义的生产是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小企业需要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如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产品设计粗糙、信息化基础薄弱、人才匮乏、资金不足以及在供应链中的弱势地位。
面对这些挑战,中小型制造业应从价值链分析入手,明确自身定位,找出价值流动的断点和根本原因。这一过程需要从“以人管人”的管理模式转向基于流程的业务流转,并通过精益生产、信息系统和自动化辅助来推进数据流动,追求更高效的价值创造。同时,企业架构规划也至关重要,需要以信息技术的突破为主导,构建支撑数据和应用的基础架构,从信息架构、业务架构出发,确保架构的质量。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中小企业常遇到的难题包括业务与机理建模的难度、价值链集成的复杂性、跨界的IT-ET-OT融合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入理解业务本质,建立可数字化的量化模型。此外,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管理、信息和数据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低,资金、人才和资源有限,这些都加大了转型的难度。
因此,中小企业在转型时应注重人才培养,尤其是具备工业文明素养和数字化思维的技能型人才。产教融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教育和产业的结合,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各类人才,包括一线操作工、研发设计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等。企业领导者也需具备长远规划的能力,应对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
中小型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业务流程的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人才的培养和企业文化的重塑。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制造业的本质,结合科技发展,才能在变革中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实现可持续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