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稀疏编码理论及其应用
庄永文
(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5)
摘
要:稀疏编码的概念源于视神经网络的研究,是对只有一小部分神经元同时处于活跃状态的多维数据的神经网络
的表示方法。稀疏编码理论在视神经细胞的响应特性和外部环境刺激的统计特性之间建立一种科学的数量联系,逐渐成为
了一种有效理解人类神经系统信息加工机制的理论工具,在盲源信号分离、语音信号处理、图像特征提取、自然图像去噪、以
及模式识别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稀疏编码;独立分量分析}图像处理;视觉神经网络
中图分类号:TN91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73X(2008)07—157一04
Sparse
Coding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ZHUANG
Yongwen
(xiamen
universjt,,xjamen.36l005,china)
Abstract:The
concept
of
sparse
coding
comes
from
the
study
of
visual
neuraI
network,it
is
a
neural
network
method
for
finding
a
representa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data
in
which
each
of
the
components
of
the
representation
is
only
rarely
signifi—
cantly
actiVe.Sparse
code
theory
establishes
a
scientific
quantitatiVe
link
between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chanisms
of
visual
neurons
and
the
statistics
of
input
visual
stimuli,and
provides
an
efficient
tool
to
understand
the
neural
information
pro—
cessing
mechanisms.It
has
been
applied
in
blind
source
separation,speech
signal
separation,image
feature
extraction,natural
image
denoising
and
pattern
recognization,and
it
has
achieved
many
results
and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value.
Keywords:sparse
coding;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mage
processing;visual
neul咀l
network
l
引
言
图像处理一直是人类视觉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
域,图像处理离不开对生物视觉的了解,如在图像压缩中
离散余弦变化系数的量化,就是考虑到人对低频成份的敏
感度比高频的强,从而对高频用大的量化步长,低频用较
小的量化步长,使人眼看到经过压缩的图像仍有较高的质
量。但是,大多数传统的图像处理方法是建立在数字信息
处理和概率统计的基础上的,与人的视觉处理还有很大
区别。
人类视觉感觉机制的研究表明,人眼视觉系统可看成
是一种合理而高效的图像处理系统。对图像来说,相邻像
素问的灰度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即一幅图像中的某个像
素的灰度值与周围的相邻灰度值通常相差不大,这一特性
使得我们可以从部分图像预测整体。
神经生理研究表明,在初级视觉皮层下细胞的感受野
具有显著的方向敏感性,单个神经元仅对处于其感受野中
收稿日期:2007一09一16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
(2006AA012129)
的刺激做出反应,即单个神经元仅对某一频段的信息呈现
较强的反应,如特定方向的边缘、线段、条纹等图像特征,
其感受野被描述为具有局部性、方向性和带通性的信号编
码滤波器。而每个神经元对这些刺激的表达则采用了稀
疏编码原则,将图像在边缘、端点、条纹等方面的特性以稀
疏编码的方式进行描述。从数学的角度来说,稀疏编码是
一种多维数据描述方法,数据经稀疏编码后仅有少数分量
处于明显激活状态,大致等价编码后的呈现超高斯分布。
2稀疏编码的研究历史
(1)1959年,David
hubel和Toresten
Wiesel‘13通过对
猫的视觉条纹皮层简单细胞感受野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
结论:视觉皮层V1区神经元的感受野能够对视觉感知信
息产生一种“稀疏表示”。
(2)1961年,H.B.Barlo一叼基于David
hubel和Tor—
esten
WieseI提出的结论,提出了“利用感知数据的冗余”
进行编码的理论。
(3)1969年,D.J.Willshaw和0.P.BunemanⅢ提出
了基于Hebbian学习的局部学习规则的稀疏表示模型。
(4)1972年,Barlo一们推论出在稀疏性和自然环境的
统计特性必然存在某种联系。
】57
万方数据
- 1
- 2
前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