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关乎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领域,网络课程的期末考试涉及了多个关键知识点。以下是根据提供的部分内容提炼出的相关知识:
1. **危机处理最佳时机**:在食品平安危机管理中,最重要的时期是“潜伏期”,即问题还未公开,但已存在潜在风险的阶段。在这个时期采取行动可以有效地防止危机扩大。
2. **食品传播途径**:猪链球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口传播和呼吸道传播,因此处理和食用肉类时应确保食品安全,避免交叉污染。
3. **食品安全事件**:蜀国演义酒楼螺肉事件是由寄生虫引起的,提醒我们在食用海鲜或螺类食品时要确保彻底烹煮,消除可能存在的寄生虫。
4. **重金属污染**:我国大约有五分之一的耕地受到铬、砷、镉、铅等重金属污染,这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需要加强土壤治理和农产品质量监控。
5. **食物中毒**:适量摄入发芽大蒜是安全的,而发芽马铃薯、新鲜未充分加热的黄花菜和未充分加热的豆奶都可能含有有害物质,需谨慎处理。
6. **重金属疾病关联**:“痛痛病”和水俣病是由重金属污染引发的疾病,特别是通过水源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健康。
7. **口蹄疫认知**:口蹄疫主要影响偶蹄动物,虽然人也可能感染,但通常不会致命。然而,它与人类的手足口病并无直接关系,手足口病由其他病毒引起。
8. **丙毒来源**:“丙毒”通常是指由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某些真菌毒素。
9.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这类物质的特点包括延迟性、时段性和复杂性,但不包括半衰性,半衰期是指物质在环境中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10. **生物胺与食品**:生物胺在发酵食品如奶酪、腌制肉类中普遍存在,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11. **二恶英排放**:二恶英是一种高度有毒的化学物质,可能在氯碱工业、有机氯工业废渣以及造纸废水中产生。
12. **黄曲霉毒素毒性**:黄曲霉毒素的B1型是最有毒的,常见于受污染的谷物和坚果中,需要严格控制储存条件以防止其生长。
13. **沙门氏菌污染时间**:沙门氏菌的污染多发生在夏秋季,这期间温度适宜细菌繁殖,需加强对食品的冷藏和卫生控制。
14. **食品供给阶段**:自1995年以来,我国经历了“米袋子工程”(粮食安全)、“菜篮子工程”(蔬菜供应)和“餐桌子工程”(全面食品安全)三个阶段,反映了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同时对于食品生产和管理者来说,也是确保食品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关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