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课程,主要探讨如何有效地组织和操作数据。严蔚敏教授的《数据结构》是该领域内的经典教材,广泛应用于中国高校的教学。本课件聚焦于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术语及其重要性。
1.1 什么是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指的是数据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不仅包含数据的逻辑结构,还涉及数据的物理存储方式。例如,电话号码查询系统中,名字和电话号码可以表现为二维数组、表结构或向量。不同的数据结构会影响查询算法的设计和执行效率。数据结构的设计应提供一系列操作,确保经过这些操作后数据结构的完整性。
1.2 基本概念和术语
- 数据(Data):是信息的符号表示,是计算机程序处理的对象。
- 数据元素(Data Element):数据的基本单位,可作为一个整体处理。
- 数据项(Data Item):数据元素的不可分割最小单位。
- 数据对象(Data Object):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 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数据元素间存在特定关系的集合,包括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 逻辑结构:数据元素间的抽象关系,如集合、线性结构、树型结构和图状结构。
- 物理结构:数据在计算机内存中的实际存储形式。
数据结构的形式定义为一个二元组(D, S),其中D是数据元素的有限集,S是D上的关系集合。例如,复数数据结构可以表示为(C, R),C是复数集合,R是定义在C上的关系集合。
1.3 抽象数据类型(ADT)的表示与实现
抽象数据类型是逻辑结构的一种形式化描述,不涉及具体实现细节。它定义了一组操作以及这些操作作用于的数据集合。实现ADT时,需要考虑如何在计算机内存中存储数据以支持ADT的操作。
1.4 算法和算法分析
- 算法:解决问题的明确规范,有有限步骤且每个步骤都是清晰的。
- 算法设计要求:正确性、可行性、效率、健壮性等。
- 算法效率的度量:通常使用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来评估算法运行速度和内存需求。
- 算法的存储空间需求:除了算法执行时的空间,还包括数据结构占用的空间。
在计算机科学中,理解数据结构和算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直接影响程序的性能和可维护性。通过学习严蔚敏教授的《数据结构》,学生可以掌握如何选择和设计合适的数据结构来解决各种计算问题,同时提高编程技巧和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