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档是关于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讲解了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的教学流程。课文聚焦于北京春节的习俗和人们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中,学生需要学习14个生字,包括“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等词汇,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进行自由朗读,圈出生字并练习书写,然后进行互读互评,确保语句通顺。接着,学生需默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文章的时间顺序,识别春节中哪些日子被详写,哪些被略写,并填写相关表格。
巩固提升环节包括基础题、能力题和拔高题。基础题是看拼音写汉字,如“初、酿、饺子、鞭炮、风光”等;能力题涉及填空,如“腊七腊八、张灯结彩、截然不同、万象更新”等;拔高题则考察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内容理解,以及宋代王安石《元日》中的诗句。
第二课时的目标是感受春节的气氛和民俗文化,以及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学生需要分析年前孩子们和大人们的活动,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并品味文章首段的写作风格。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关注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初一和元宵节,分析元宵节的热闹场景,特别是花灯的描写,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学生研究文章的结构顺序,比较链接内容与本文的写作区别,理解点面结合的写作技巧。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和展示提升,通过多种互动策略和活动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