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第二课时知识点】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游览小石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景致的美丽与幽静,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
1. **朗读节奏划分**:
- 在文言文中,正确划分朗读节奏有助于理解句子结构。例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可划分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每个短语之间停顿,便于诵读。
2. **一词多义**:
- "可":在"潭中鱼可百许头"中意为"大约",在"不可久居"中意为"能够",在"不可知其源"中意为"能,可以"。
- "从":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意为"由,自",在"隶而从者"中意为"跟随"。
- "清":在"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中意为"清澈",在"以其境过清"中意为"凄清"。
- "乐":在"心乐之"中意为"以……为乐",在"似与游者相乐"中意为"逗乐,嬉戏"。
3. **古今异义**:
- "去":古义为"离开",今义为"前往,到某处"。
- "小生":古义为"年轻人",今义为"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 "居":古义为"停留",今义为"居住"。
4. **词类活用**:
- 动词作状语:如"向西"表示方向,"在空中"强调空间位置。
- 名词作动词:"鸣"使……鸣叫,"乐"以……为乐。
- 动词作名词:"下"在此处指向下看,"澈"表示照射到底。
- 喻体用法:"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像长蛇爬行。
- 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5. **虚词运用**:
- "以":①介词,把(全石以以为底);②承接,不译(卷石底以出);③介词,因为(以其境过清)。
- "为":①当"作为"讲(全石以为底);②动词,“成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6. **文言词汇解释**:
- "隔篁竹":隔着竹林。
- "如鸣佩环":如同佩带的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 "伐竹取道":砍伐竹子开辟道路。
- "水尤清冽":水特别清澈。
- "为坻":成为水中高地。
- "为屿":成为小岛。
- "为嵁":成为不平的岩石。
- "青树翠蔓":翠绿的树木和藤蔓。
- "蒙络摇缀":覆盖、缠绕、摇动、连结。
- "参差披拂":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 "影布石上":影子映在石头上。
- "佁然不动":呆呆地一动不动。
- "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
- "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 "明灭可见":时隐时现。
- "其岸势犬牙差互":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 "不可知其源":无法知道它的源头。
- "寂寥无人":空虚寂静,没有一个人。
- "悄怆幽邃":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深远。
- "以其境过清":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
- "不可久居":不能长时间停留。
- "乃记之而去":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 "隶而从者":跟着来的随从。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领略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同时了解文言文中的语言现象,提高古文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