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档是关于大班美术活动《毛毛虫变蝴蝶》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旨在通过创新的美术形式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和绘画热情。活动利用魔术画框这一创新工具,引导幼儿进行间隔绘画,体验作画过程中的神奇变化,从而理解和学习画框遮挡下的绘画技巧。
设计意图:
活动设计灵感来源于魔术画框,这是一种使用黑色卡纸制成的道具,通过简单的绘画,可以让画面产生神奇的变化。这种形式与传统的动画制作有相似之处。教师希望通过魔术画框的引入,打破传统平面绘画的局限,借助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参与热情。
活动目标:
1. 了解魔术画框的工作原理,观察和探索其变化。
2. 通过借形想象,尝试使用间隔绘画技术创作“会变的画”。
3. 积极参与创作,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和成功后的喜悦。
4. 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如细心蘸色、均匀涂色等。
活动重难点:
1. 如何在遇到画框遮挡时继续绘画。
2. 在画第二幅画前,如何巧妙隐藏第一幅画。
活动准备:
包括自制画框、勾线笔、油画棒、绘画纸、范例魔术画框以及相关的课件《毛毛虫变蝴蝶》。
活动流程:
1. 通过魔术导入,展示画框的神奇变化,引发幼儿的兴趣。
2. 教师逐步揭示魔术的秘密,讲解如何进行间隔绘画,并以毛毛虫变蝴蝶为例进行示范。
3. 幼儿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他们理解并能应对画框遮挡的问题。
4. 展示作品,幼儿互相分享,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5.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与父母共同创作新作品。
活动反思:
该活动是基于大班幼儿对蝴蝶的兴趣,结合健康与科学领域的知识,让幼儿了解蝴蝶的生命周期。活动设计注重实践操作和互动,但活动场地限制了幼儿的表演空间,而课件的视觉效果也有待提高。活动结束后,教师意识到应更加关注活动的延续性和实际操作性,以提升幼儿的学习体验。
这个美术活动不仅教授了绘画技巧,还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家园合作,是一次寓教于乐的美术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