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是一种创新的城市雨水管理系统,旨在通过模仿自然水循环过程,提高城市的雨水吸收、存储、净化和释放能力,从而减少城市内涝,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补充地下水。以下是"海绵城市"建设规范的一些关键要点:
1. **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透水砖、透水混凝土和透水沥青等。当道路路基强度和稳定性可能受到影响时,可选择半透水方案。如果土地透水能力有限,需在透水基层内设置排水设施。地下室顶板上的透水铺装应有至少600mm的覆土厚度,并配置排水层。
2. **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是指低于周边地面的绿地,可以增加雨水的渗透和储存。下沉深度至少100mm才计入计算,但受土壤渗透性能限制的情况除外。下凹深度通常为100-200mm,且需设置溢流口以保证暴雨时的径流排放。
3. **生物滞留设施**:这些设施用于雨水的初步净化和减速,常包括植草沟、植被缓冲带等。对污染严重地区,应有预处理措施防止污染物侵害植物。生物滞留设施应分散布置,规模适中,面积与汇水面面积之比通常为5%-10%。设施内应设置溢流设施,低于汇水面100mm。底部构造应根据植物耐淹性和土壤渗透性设计,一般有200-300mm的蓄水层和100mm的超高。
4. **渗透塘(洼地)**:主要用于雨水下渗和净化,不包含雨水再用功能。前应设置预处理设施,如沉砂池,防止融雪剂等污染物侵害植物。塘底至溢流水位不少于0.6m,排空时间不超过24小时。溢流设施应与城市雨水系统连接,周边设有安全防护措施。
5. **湿塘(雨水调蓄)**:除了下渗和净化,湿塘还具备雨水再用功能。进水口和出水口应设消能设施,前置塘用于沉淀污染物。主塘分为永久容积和储存容积,常水位水深一般为0.8-2.5m。溢流出水口设计应考虑下游系统的排水能力,湿塘应有安全防护和警示设施。
以上规范要点是构建"海绵城市"的基础,确保城市在降雨时能有效地管理和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